比如李逵,这家伙临阵厮杀凶猛,但让他带兵,就只会莽撞横冲,必须得给他安排个上官或者靠谱的副手。
又比如石勇,领个二线部队还行,毕竟能力摆在那里的,打仗这种事情,就跟学习数学一样,不行就是不行,再怎么锻炼都练不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王伦对各领兵的头领,具体的职务也做了一系列的调整。
梁山一直不缺乏能够领兵的头领将领,却仍旧缺乏能够主持民事的文官。所占州县,被俘的官员,只有少量人肯与梁山合作,倒是许多小吏无所谓,仍旧愿意效劳。
王伦却不愿意用他们,故而宁肯举行“吏员考试”,自己培养挑选些人才,也不愿这些小吏将原本的官场习气带入到根据地内。
好在大宋朝重视文教,民间习文的风气很是浓厚,王伦虽然暂时没有办法推行普遍的教育,却将蔡京任相时,推行的县、州两级官学给延续了下来。
他尤其重视县学,将医、算、法、律、画、工等诸多学科都列入其内,并不仅仅局限于经学,意在培养多种类的人才。
其实当今赵官家就已经察觉到科举的“门生座主”关系带来的弊端,比如他就曾将画学列入科举,但是在文官集团们的强烈反对下,只推行了两年就匆匆作废。
甚至蔡京的官学改革,大约就是有意不走科举路线,而是通过县、州、国子监等三级学校,以划分年级的“三舍法”,通过学校取士取代科举取士。
王伦一直对蔡京感到惋惜,这是个有能力做正事的人才,而且他三度为相,也的确做了许多改革,赵官家能够如此享乐而不忧,蔡京的财政改革出力很大。
可惜蔡京的心思是歪的,他推行诸多有利的改革,目的是为了迎合皇帝享乐,顺便自己贪污,于是许多改革措施就变了味道。
越是对这个时代深入了解,王伦就愈发觉得,宋徽宗当真该死,乱自上起,大宋朝沦落到如今的局面,他这个皇帝不可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