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夏建国以来第一位更重文治和外交的皇帝,一生谨慎、少有昏聩、是个典型守成之主的李乾顺也发了狠,下令抽调国内青壮,凡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部向官府报备,他要死守兴庆府!
李乾顺满以为汉军的凶残会激起西夏军民的同仇敌忾,但汉军的凶残是有针对性的,只针对西夏国内的党项以及汉人官僚家族。
就好比韩世忠领兵自北南下,放纵漠南牧民大肆抢劫,以汉人为主的村落基本都得以保全,可以说韩世忠借漠南牧民之手,将兀剌海城至克夷门的党项人、汉人豪强清扫了个干干净净。
这种民间的消息在战时传播是相当快的,许多党项贵族们的奴仆、汉人百姓们觉得,西夏的贵族官员老爷们霸占了国内大部分良田,早就听说汉朝均分土地,那么凭什么我们还要继续为你卖命,继续让你们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
我们没办法打开城门喜迎王师,难道还不会逃走,等待王师的解救吗?
于是随着李乾顺的征兵令,兴庆府周围诸州百姓纷纷逃走,数万百姓逃到了贺兰山中,有些百姓离得远,干脆冒险渡过黄河,向东岸的荒漠、沙漠中逃走。
百姓逃走,晋王李察哥又跳出来添乱,李察哥觉得李良辅是个废物,至于濮王李仁忠,比废物强一点儿,也是个庸人,若李乾顺早让自己领兵,区区一个吴玠,如何敢如此嚣张?
李察哥瞧不上吴玠,因为吴玠此前的确声名不显,但他却不敢大放厥词,说韩世忠的不是,因为韩世忠在漠南早就证明过自己了。
李察哥的亲信党羽开始为他造势,大有“晋王不出,上国不宁”的架势,接连失败的李仁忠也身心疲惫,主动请辞,于是在李乾顺不情不愿之下,晋王李察哥便有了都督诸军司军事的大权。
简单来说,除了皇帝直属的侍卫军指挥不动,李察哥有权调动西夏境内所有的兵马。
接过兵权的李察哥首先重申了李乾顺的征兵令,并推行连坐,也就是一家男丁逃亡,全家充入军中为卒为奴。
这个命令一下,原本只是西夏国内男丁逃亡,顿时变成了百姓全家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