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诣阙上书,即赶赴宫阙拜见官员递交文书。
第二,伏阙上书,瞅准机会拜伏于宫阙之下直接向皇帝上书。
第三,守阙言事,长时间守候于宫阙前,进行抗争式静坐示威。
第四,太学清议,品评人物,来促使政治批评风气的形成。
而太学生们的这些申诉,也是他们表达政治思想的方式,以及期盼清明吏治,国家繁荣昌盛的途径。
刘焉闻言,微微点头,含笑说道。
“当年太学议事,蔚为壮观,也确实惩治了不少不法之事。”
“可凡事都有好坏,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你认为呢?”
“另外太学生就一定对,阉宦就一定错吗?”
刘表闻言,微微皱眉凝思。
这时,刘焉却又说道。
“先帝刘志与现今皇帝刘宏,都非天资聪颖之辈,也非强势之主,因此很多帝王心术都用不出来。”
“他们想要稳固朝政,就只得让朝臣、外戚以及阉宦,三方相互制衡,不使得任何一方独大,如此方能安享太平。”
“毕竟自大汉至今,可是发生过不少废立之事的。”
“可是只要是个人,他就有功利之心,人人都想着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此朝堂之上,朝臣、外戚、阉宦常年争斗不休,都想着独揽朝纲。”
“皇帝也只得锄强扶弱,方能维系三方平衡,不使一方独大。”
“所以啊,有时候太学生,不过是朝臣乃至外戚,挥向阉宦的刀,而阉宦则是皇帝平衡朝臣、外戚的刀罢了。”
刘表听闻叔父刘焉之言,不禁想起东汉的历史来。
东汉自汉光武帝刘秀伊始,至汉献帝刘协而终,共计有14位皇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中年少即位的皇帝就有11位,而这11位皇帝中在位只有一年的就有4位之多。
其余的皇帝几乎也都是英年早逝,最年长的汉桓帝刘志也不过36岁。
皇帝年少即位,自然是太后临朝听政,而太后要治理朝政,自然要倚仗娘家人,也就是外戚,自此外戚权倾朝野,皇权旁落。
而皇帝稍长些时,想要亲政,外戚贪念权势,不愿放权,那怎么办?
皇帝只能倚仗,朝夕相处的宦官,合力干掉外戚,皇权自然就回到了皇帝手中,而宦官因功封侯拜相,权倾朝野。
前面也有说到这些年少天子,夺回权柄之后,几乎都是英年早逝。
自然又会出现新的外戚,于是外戚又干掉宦官,权倾朝野,甚至出现了外戚“跋扈将军”梁冀毒杀少年皇帝汉质帝的情况。
外戚通过废立皇帝以及立小皇帝的方法,来达到长期把控朝政的目的,其中甚至有出现立出生不足百日的婴儿为帝的情况。
于是东汉出现了外戚、阉宦相继掌权,轮番乱政,双方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的局面。
这时刘焉见刘表皱眉凝思,想通了不少,稍缓一口气,便又开口说道。
“自光武帝刘秀之后,地方上世族做大,再加上察举制,以致于世家、朝臣盘根错节,皇命不下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