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1)脏与四时的科学奥秘,养生新风尚

接着是仲夏。“仲夏善病胸胁”,仲夏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体内的气血也容易因此而变得紊乱。此时,如果人体的心阳过亢,或是受到外界暑热的侵袭,就容易导致心脏疾病和胸胁疼痛等症状。

再来是长夏。“长夏善病洞泄寒中”,长夏即夏末秋初之际,此时天气虽然炎热,但湿气也较重。如果人体脾胃虚弱,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就容易出现腹泻(洞泻)等症状。同时,由于长夏时节气温高,人们往往贪凉饮冷,也容易导致寒邪侵袭脾胃,引发腹痛、呕吐等寒中症状。

然后是秋季。“秋善病风疟”,秋季天气渐凉,但秋风肃杀,容易引发风邪侵袭人体。风邪与体内的湿邪相结合,就容易导致风疟等疾病。风疟是一种因感受风邪和疟邪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等症状。

冬季。“冬善病痹厥”,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藏,气血运行相对缓慢。如果此时受到寒邪的侵袭,就容易导致气血凝滞,引发痹症(如关节疼痛、麻木等)。同时,由于冬季阳气不足,人体的末梢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四肢厥冷(即手脚冰凉)等症状。

总之,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根据四时变化来养护身体,注意顺应自然规律,避免受到外邪的侵袭。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不同的季节要特别关注某些容易发生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它描述的是在不同季节里,如果我们遵循了正确的养生之道,就可以避免某些季节性的疾病。

“冬不按蹻,春不鼽衄”。这里的“按蹻”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导引养生术,包括按摩、推拿等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冬天如果不过度进行导引养生,春天就不容易出现鼻出血(鼽衄)的情况。因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内藏,如果此时过度导引,会扰动阳气,导致春天阳气生发时出现问题。

“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春天如果不让颈项部位受到损伤或过度劳累,就可以避免颈项部位的疾病;而到了仲夏时节,也就可以避免胸胁部位的疾病。这是因为春天是肝气生发的季节,颈项是肝经循行的部位;仲夏是心阳旺盛的季节,胸胁是心阳所在的部位。如果在这两个季节保护好相应的部位,就可以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长夏时节如果不让脾胃受到损伤,就可以避免腹泻(洞泄)和寒中(脾胃虚寒)的情况;而到了秋天,也就可以避免风疟等疾病。这是因为长夏是湿气较重的季节,容易损伤脾胃;而秋天则是风邪和疟邪容易侵袭的季节。如果在这两个季节注意保护脾胃和避免风邪的侵袭,就可以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

“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冬天如果不让身体受到寒冷侵袭而引发痹厥(关节疼痛、四肢厥冷等)的情况,同时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腹泻(飧泄),并且保持适当的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汗出),就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里要遵循相应的养生之道,注意保护身体的相应部位和脏腑器官,避免受到外邪的侵袭和损伤,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