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文天祥访大都

沿海居民,世代以海为田,以捕捞和出洋贸易为甚,迁界是人事上的逼迫,而禁海则是根源上的断绝。迁界禁海直接把沿海居民的活路给断绝了,因此纷纷前往海边,希望能够遇到大宋的舰队,把自己接走,而元兵一旦发现有汉人前往海边,不管原由,格杀勿论。

谢飞带着大宋的舰队,在迁界禁海初期,看到逃亡海边的难民,都会开炮把元兵吓跑,之后把难民接走,但是逃亡沿海的汉人太多,而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把这么多的汉人接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元军杀害。

谢飞返回大宋岛后,将元朝迁界禁海的事情上报了朝廷,朝廷内部则立刻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

杨勇认为,元朝妄杀汉人,咱们可以借此机会让蒙古人杀更多的汉人,这样可以激起汉人的仇恨和斗志,为日后大宋光复中原做准备。蒙古人每杀一个汉人,就会增加汉人的一分仇恨,间接的就会为大宋光复中原增加一份民心,杨勇的建议是:大宋继续在沿海地带抢人,即使抢不到人,也要在沿海地带营造一种大宋前来营救汉人的氛围,,如此,便能赢得大宋的民心。

文天祥则认为这样做不妥。

文天祥说道:”元朝之所以迁界禁海,就是因为大宋在沿海抢人抢物,如果大宋不再沿海抢人抢物,元朝也不会迁界禁海,元朝大规模的杀害汉人,起因就是大宋在沿海抢人,如果大宋停止在沿海抢人抢物,元朝也就不会迁界禁海,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大宋与元朝上层取得联系,告诉他们,大宋以后不再抢人抢物,也希望元朝不要再伤害汉人百姓!“

文天祥的话虽然有苛责大宋抢人政策的嫌疑,但是元朝确实是因为大宋执行抢人政策后才执行的迁界禁海,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大宋的抢人计划必须立刻停止,并且与元朝取得联系。

陆秀夫觉得文天祥的话有几分道理,杨太后也觉得大宋虽然从大陆抢回来三十万人,但是元朝因此却杀害了三百万的汉人,实在是让大陆的汉人受到了无妄之灾,故此,杨太后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大都,向忽必烈告知个中厉害,希望忽必烈取消迁界禁海政策。

此去元大都乃凶多吉少,故所派之人必须是能言善道,且具有侠肝义胆之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太后在朝堂上询问谁可出使大都,宗室及福州系人员竟无一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