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书侍郎萧隐之升刑部尚书。”
“李让继续担任将作监大将。”
“原户部侍郎郑有为升宗正寺寺卿。”
“原灵州刺史东方睿守礼部尚书。”
“原工部左侍郎宋钧守户部尚书。”
“鄂王李瑶守大理寺卿。”
“庆王李琮守太常卿。”
“荣王李琬守太府卿。”
“崔颢守国子监祭酒。”
“王之涣守鸿胪寺卿。”
“孟浩然守光禄寺卿。”
“杜甫守秘书省秘书监。”
“汪伦出任户部郎中。”
“由……”
这份名单乃是李瑛斟酌了好几晚上才拟定的,凡是带“守”字的一律都是临时代理,等将来攻克洛阳,把那些被掳走的大臣们解救回来之后肯定还要做出调整。
因为李瑛手底下现在依旧缺人,所以崔颢、王之涣、孟浩然这些诗人都获得了高位。
但从布衣一跃成为朝廷大员,显然不太合理,等那些出自门阀世家的大臣们获释了之后,他们还得让位,重新熬资格,否则难以让天下人信服。
满朝文武之中,最让李瑛头痛的是对李泌的任命。
自己能够顺利的入主长安,君临天下,李泌的功劳不说是第一,至少也不在颜杲卿之下。
不过,他实在太年轻了,即便在自己手下磨砺了两年,但目前才只有二十岁。
如果现在就把他提拔到宰相的高位,那以后将会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的,所以李瑛最终决定让李泌担任兵部尚书,暂时不给他宰相的头衔。
做帝王不能只讲哥们义气,得学会御人之道,才能在朝堂上游刃有余,挥斥方遒。
李瑛的内心一直谨记着一句帝王权术——用人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
作为皇帝对待大臣们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