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陈三水的支持,柳衡的分流政策非常顺利的得以实施,虽说目前还看不到什么成效,不过以后慢慢就能看到效果了。
高质量标准需要一帮同样拥护这套标准的工人支持才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否则再高的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不被重视都只是流于表面的数据而已。
当年樱花国的工厂有着闻名全世界的严苛标准,但是樱花国生产的产品却没有在大众间获得与标准相匹配的口碑,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这套标准只是流于表面的一套标准,工厂内部生产环节的执行并不到位。
举个例子。
当时某个工厂目视检查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如果在目视检查中发现问题需要追查30个。
比如在目视检查中发现某个焊点剥离,需要继续追查30个确认这是一个单独不良还是批量不良。
很严格吧?
但是在实际执行时,根本就没有人执行这个标准。
为什么呢?都怕麻烦。
工人抽检过程中看到了问题反馈给领导后,领导省懒直接说放回去重新抽一个,久而久之工人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后就不会反馈主动换一个没有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检确认。
不良的产品将继续流通到下面的环节,甚至一路成为产品流入市场。
最后买到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是不是很倒霉,他能对产品有什么正面的评价?
这玩意确切的说和工人素质及职业道德有关,并非是职业技术教育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可是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总是比文盲要有素质的多,这点是无可争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