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尊重并非源自特定的诵经和尚,而是源于民间百姓对他们世界的尊敬。
囚车缓慢抵达县衙的大门口,慈祥的笑容在众官员的搀扶下,姚广孝老僧从车内走出。
在这一过程中,有几名过去抓捕他的士兵不由自主地双掌合十,在方向上行向老僧。
"这是我第一次造访这县衙,劳烦施主代为主事指路。
"
既然要扮演一出,自然要做彻底。
姚广孝下了车,整理好僧袍,并再次取出那串佛珠转了几转。
接着,他微笑着抬起脸,对身边的官员说:
“大师无需过于焦虑,恐怕是那位姓胡的小子虚构了一些假信息,误导了县长判断。
如今大师亲自来到衙门面前,完全可以向县长申诉自己的冤情。”
他补充说,“虽然我们县官贪...(接下去是描述性格的部分),有时候固执些,但我们终究明白辨别事物的是与非。
"
被姚广孝巧妙的言语蒙蔽,这位官员现在已经全然陷入老人营造的意境之中,开口时几乎流露出他对杨论的看法。
"非常感谢施主的好意指出。
然而我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个,毕竟这世界的规则是:善即是真、恶即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的出家人虽然不多接触朝廷和官府事务,但也有耳闻过,那位杨县令是国之重臣,镇守地方已有十载之久了。
佛祖教导我们要坦荡直率,不可虚言欺世。
现在根据您所述的情节判断:杨大人可能是因一时之误而受到姓胡小人的误导。
如果能让我前去对质此事,则只需逐条回应姓胡的恶意指责,杨大人必然能还我的清白。”
姚广孝自始至终脸露平静从容的微笑,佛珠轻轻转动,仿佛一切即将发生的对弈对他来说并没有任何干扰。
尽管这是一场对局之前的小策略和表象,但实则是姚广孝心中复杂考量的表现。
他虽然是和尚的身份,并且现在地位也颇得重用,但仍深深受到俗世的牵绊与功利心的主导。
背诵佛门之理如行云流水一般顺口,对他人讲述亦能头头是道,然而他自己内心选择的道路却是截然相异于佛祖之意。
因此,对于禅理的认识方向也多少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