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独龙岗

李应抱拳,神色稍定:“武大官人有何良策,但请直言。”

武大郎微微一笑,言辞恳切:“在下有一商贾之道,欲与二位共谋。我有盐坊、酒肆,意在贵庄复制,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李应闻言,跃然而起,眼神炽热:“此言当真?!”

“诚如斯言。”武大郎点头,瞥了晁盖一眼,续道:“梁山豪杰皆为挚友,祝家庄之后,作坊自当归属他们。还望两位庄主能施以援手,共襄盛举。”

梁山虽勇,商业之道却非其所长。李家庄与扈家庄在当地根基深厚,合作无疑是明智之举。“理应如此,李应必全力以赴!”李应承诺道。

扈太公亦按捺不住,武氏之坊声名远扬,无人不知其盈利之丰:“扈家庄亦愿倾力相助。”

武大郎请二人落座,话锋一转:“然,酒盐产出,需运往阳谷县城统一销售。路途遥远,恐生变故,还需梁山好汉护航,望两位庄主另备些许辛苦费。”

其实,两家庄的实力足以自保,但武大郎此举明显是为梁山留了条财路。二人机敏,自然不会揭穿,反而积极与晁盖、宋江拉近关系,期盼日后得到关照。

事宜谈妥,剩下琐碎皆由梁山与二庄协商。众人皆欢,洽谈顺畅。

两位庄主深知梁山事务繁重,遂告辞离去。然而,他们一走,场中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晁盖与宋江心中明了,武大郎先是助梁山训练兵士,又提供武器装备,现在又开启商道,可谓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梁山最大支持,实乃大手笔!然而,他们邀请武大郎上梁山多次,均遭婉拒,如今却又全力支持,令二人费解。

实则,武大郎布局深远。各方势力看似沉寂,但汴京城的蔡府始终平静,武、蔡两家的恩怨终须一决。蔡府的刺杀、家将的牺牲、秀红的重伤、张平的残臂、金莲的失踪、张良的陨落,一切仇恨,武大郎铭记于心。

武大郎无意参与梁山的战事,却不妨碍他积蓄力量,助梁山壮大,势在必行。而扩大作坊的计划已久,与李家庄、扈家庄的合作,既解梁山之困,也利于自身,一举两得。

最重要的是,武大郎意在以利诱之,收服两庄,以此告诉梁山,非必要时,不必以武力解决问题。同样,为民请命,不必挂“替天行道”之旗,更无需动辄起义!

“晁天王,可知我为何提出梁山负责押运?”武大郎忽然发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晁盖愣住:“难道不是哥哥为梁山增加收入?”

武大郎摇头:“晁天王误解了。祝家庄距阳谷虽远,但仅此运输之利,又能得几何?况且,武某既决定助梁山设坊,岂会吝啬这点银两?”

“请哥哥指点迷津。”

武大郎收起玩世不恭,正色道:“梁山可曾着眼于天下?”

晁盖与宋江闻言,心神震动。 梁山豪杰虽威震江湖,其名声仅限于草莽之间,以他们的实力,在朝廷与豪门眼中,尚不足为惧,更勿论问鼎天下。武大郎言辞一转,对晁盖、宋江道:“晁天王,公明兄,武某此行梁山,一是谢各位救命之恩,二是负荆请罪。”晁盖疑惑道:“哥哥向来对梁山关照有加,何故如此?”武大苦笑,对宋江言:“公明兄胸怀壮志,岂止于肉酒之乐,您有‘笑傲黄巢’的豪情,但未曾杀官,蔡京九子蔡九知府亦安然无恙,武某心中曾有疑虑。”宋江默然,武大续道:“花荣兄等英雄让我醒悟,你们皆是情深义重之人,是我武某眼界过高,故今日上山。”“我只想告知两位兄长,我敬佩各位英雄,理解你们替天行道、救民于水火之心,只是,是否非得通过刀剑纷飞、烽烟四起才能达成呢?”那时的梁山,攻祝家庄之前,已有烽火迹象。若非武大出现,梁山早已战火熊熊。宋江闻言,沉思道:“愿闻其详。”武大的主意其实简单,一如既往,从商。自古重农轻商,但武大穿越而来,已悄然改变。阳谷县内,武大开设工坊,百姓做工谋生,精盐美酒获利丰厚,吸引豪门富贾,所得银两可再开工坊,新工坊需更多工人,百姓因此温饱。然而人力有限,又有蔡京掣肘,只能在阳谷经营。若梁山加入,局面将大变。梁山缺钱粮装备,不缺人;武大可提供所需,唯缺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