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容闳也无法拿出令学生们信服的凭证,最后只能失望的回到使馆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容闳枉为留学前辈,再三为清廷辩解,却绝口不提释放被捕同学之事!同学们、同胞们!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这就是我们寄于希望的满清朝廷!
面对美利坚国欺辱步步退让,面对青年学生泣血请愿再三推辞!
同学们、同胞们,想要依靠这样的朝廷,为海外华人当家做主、伸张正义,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只有依靠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才能保护海外华人的安全!
大家团结起来,冲向公使馆!解救被捕同学!冲!”
人群中出现一道青春靓丽的身影,以其特有的女性口吻向众人发出号召,并且身体力行带头向公使馆大门冲去。
义愤的情绪感染下,不仅数十名年轻的学生被何佩贞的举动带动,就连围观的四十余名普通华人,也在热血激扬的氛围感召下,向公使馆冲去。
请愿活动发展成暴力冲击使馆事件,虽然倾着一腔热血,一百余名华人冲进门内,但是在四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驱逐下,一个小时后,闯入使馆的华人悉数被赶了出来,同时,因为人群拥挤、推搡和使馆卫兵的殴打、驱逐,二十多个华人身上留下轻重不一的伤口,庆幸的是限于美国政府命令,使馆卫兵没有使用枪械攻击人群,所以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冲撞驻美公使馆事件发生后,留美学生与清廷驻外机构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多原本对清廷抱有幻想的学生们,也改变了态度,转而将民族复兴的希望放在南美汉国身上,同时直接发生在美国旧金山地区的冲撞领事馆事件,也给美国媒体们提供了新闻素材,他们将其定性为华人的劣根性,华人勇于内斗、不团结,不适应美利坚文明社会的生活,政府颁布《排华法案》,将华人驱逐出美利坚本土,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决策。…………
“华人是个矛盾的民族,清廷治下的华人唯唯诺诺、沉默寡言,即使遭受白人的欺辱,也不敢做出反抗,而那些南美汉国的华人,却像凶狠的豺狼一样,充满侵略性和扩张性…………”
曾经被容闳寄于希望的马克吐温,紧跟美国媒体风潮,刊登了一篇对远东、南美两个地区,同一个华人种族,表现出来的不同精神,进行了自以为是的研究。
在稍后一本《我和我的中国仆人》一书中,他解释了和容闳交往的原因是想要了解清廷官员的思想,为探究华人性格提供实际的数据方案,并不是真心为了和他交朋友。
1882年10月8日,旧金山市政府将十四名被捕学生交接给清廷驻美公使馆,
10月9日中午,三十余名清军卫兵以木棍为武器,押送被捕学生赶往港旧金山口途中,被暴动的华人群众拦截,数百名华人一拥而上,将仅仅三十名清军士兵驱逐走以后,救下十四名学生。
10月11日,陈兰彬再度向旧金山政府提出协助逮捕留学生事宜,却被旧金山政府以当地华人答应撤离美国,已经自行聚集到港口,即将离开为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