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鬼心眼多,自1878年以来,本土和英国的外交关系素来不冷不热,今天由英国公使亲自出面,主动与帝国政府联系,可还是十余年来,头一次。”
从皇宫内离开,胡亚基、唐景嵩两人坐在三轮马车上,边走边聊。
“本土经济发展不同于往,早在阿根廷战争结束初期,本土政府出于缓和双方关系的目的,返还了许多英国商人在阿根廷的资产,而在铁路和畜牧业、农业三个领域,政府同样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允许英国商人以外籍商人的身份,按照资金数额标准,重新领取一部分股份。
但是英国商人得寸进尺,妄图染指本土铁路的运营权和控制权,图谋失败之后,七成以上英国商人被踢出局,他们留下来的股份和资本,分别被本土政府和德国、奥匈帝国等方面接收。而剩下的英国商人,在德国、奥匈帝国、瑞士等国资本竞争下,在本土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已经不复阿根廷时期,拥有一家独大的影响力。”
胡亚基回想起英国资本在本土地区衰退的过程,脸上露出笑容:
“帝国本土遏守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两条国际河道主河道,拥有1700余万接受过初级扫盲教育的国民,本土国名平均知识素养虽然大达不到欧洲列强国家标准,但是拥有初级工业体系,能够自主生产钢铁、机械、车床、步枪、火炮、机枪、弹药等工业品,综合工业体系覆盖钢铁冶炼、纺织、化工、内燃机、电气等核心工业领域,
地理航运优势加上工业市场优势,足以让早期退出的英国资本眼红、后悔。”
“英国人想要进入本土经济领域,借着本土经济腾飞的机遇分一杯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唐景嵩点头认同胡亚基的想法,附和道:“只是因为阿根廷战争因素影响,英国政府对帝国抱有顾忌和偏见,既想白白占帝国的便宜,又不愿意在购舰、留学生派遣、工业产品互惠等方面,给予帝国应有的条件。
只想着获取,不愿意做出对等的让步,天下间那有这么好的事。”
“英国人是在南美洲横行霸道久了,习惯于欺负南美洲那些小国家,一时之间没能转过来弯,不甘心自降身份,以平等的姿态与本土进行经济交易。”
胡亚基揣测着英国人的心思,继续道:“英国政府在南美洲问题上的转变,比起对待欧洲大陆均衡问题方面,要迟钝得多,其实,早在本土收缩海外势力,相继退出在坦桑尼亚、索马里、安南三地的殖民据点的时候,英国人便应该看出帝国政府无意损害英国的殖民利益、经济利益。
但是时间过去了十多年,在面对美国资本全面进入南美洲,对英国资本进行围剿和驱逐的时候,英国人才转变外交政策,主动联系帝国。
英国人在大多数国际问题上的决策,都是比较理智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可是唯独在面对美国崛起问题和南美洲布局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英国即便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面积不过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本土和英国政府两方在国际局势分析判断方面,存在差异和不同,也不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