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看到事物白的一面,也坦承接受事物黑的一面,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
作为榜样,能够正确掌握世界观,永恒的德行不会差失,复归于混沌无极状态。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还安守卑辱的地位,成为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有大功而能谦卑虚怀若谷,使天下复归到璞玉原木的完整状态。
朴一样的璞玉原木,可以打磨成各种器物,这样就形成了世间万物。圣人遵循天道之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达到完整统一的天下大治。
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上古时代想要天下统一,推举君王,是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我看是不得已而为之。
天下是道生成的一个神奇玄妙的器物,不要违背它的运行规律。
违反道规律的,就一定会失败;紧紧抓住不放手的,反而会失去。
万人万物秉性不一,有的跟随你,有的走在你前头;有的嘘声四起,有的吹捧你;有的强壮,有的软弱;有的积极,有的懒惰。
所以圣人会去除过分贪图享乐,去除过分追求奢华,去除过分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失去天下。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胜利了也不自恃,胜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第三十一章
原文: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人民讨厌尚兵黩武,所以有道之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应该居安思危,贵在保持战斗意志;使用军队则贵在保持冷静。
军队,非谦谦君子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在不得已时必须使用,淡然不热衷处之,战胜了也不光荣。
以战胜为美者,无异于视杀人为乐。
视杀人为乐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稳操胜券的战役需要勇猛,前途未卜的战役需要冷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偏将军的使用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侧重冷静。战争难免牺牲,故以丧礼壮行。
战争会杀人众多,以哀痛的心情对待参战;
战胜了,以葬事礼节对待那些战死的人。
第三十二章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恒常的,没有名的,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不服从的。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世间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自己降下甘露,人们没有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分布。
取得了天下,制定了名,随之各种名份的确定了,人们争权夺利,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了就能不消亡。
道与天下的关系,如同河川溪水与江湖大海的关系,要使天下长治久安,需要遵循道。
第三十三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洞察他人,是睿智的,能反观内照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明白通达的。
胜过别人是有力量的,但超越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需要更大的意志与力量。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一个坚强努力不怠的人,必定有着一个很强的志向。
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以道为根本所在的人,才能长久。虽然肉身死掉了,但其精神永远活着,不会逝去,才是真正的长寿。
第三十四章
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包容,无所不能。万物依赖它生养,而从不推辞,功成名就时候也不标榜自己有功。
大道养育了万物而不去主宰,保持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
万物都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是万物之主,可以称它为“大”。
正因为它一直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事业。
第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悟道得道的人有阔大的气象,天下的人都会向往。
向往聚集在道的气象里,相互不伤害,平安太平和谐。
音乐与美食,人们欣赏完吃完就停止了。
大道尝起来是淡而无味的,用肉眼看不够,
用耳朵听不够,
但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要进行收紧前,必定暂时进行相应的舒展;
在要弱化敌人时,必定暂时使之过份恃强;
要废除敌人之前,必定暂时使之过份骄兴;
如果需要得到,必定暂时给予;
这是隐而不见的智慧。
以柔弱胜刚强之道。
鱼不可以离开深渊,国家的威摄力量,不可以四处弦耀张扬!
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大道”常常是顺其自然,不妄作非为,但世间没有哪一样不是道所化育的。
侯王将相若能坚持学道行道,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自我化育,充分发展。
化育发展过程中产生贪欲时,我就用道的“无名·朴”来镇住它。
如能做到不争名夺利,朴素诚实,就不会产生贪欲。
没有了贪欲和非分之想,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天下将自然安定,天下自然就会安宁了。
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最高的德,隐而无形,不处处标榜,这样是有德的。
低下的德,时时刻刻都不忘挂在嘴上,处处标榜,这样是无德的。
上德者遵循天地之规律,不去失常妄为,所以没有什么需要去干预。
下德者表面上遵循天地之规律,却制定出来很多人为的准则,所以不得不到处手忙脚乱去干预。
小主,
重视“仁”的人施恩于别人,多是无意而为;
重视“义”的人帮助别人,多是有意而为;
重视“礼”的人讲究繁杂的礼数,如果得不到人的响应,就会卷起袖子,强迫人就范。
所以说失去了“道”后,才有了“德”,
失去了“德”后,才有了“仁”,
失去了“仁”后,才有了“义”,
失去了“义”后,才有了“礼”。
“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处处讲礼,从某种程度讲是社会开始有祸乱了。
智辩之人,后天学来的有些巧辩知识,对道来说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薄;
要保持朴实,不要浮华。
所以要懂得取舍,不能舍本逐末。
第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过去凡是能够与道保持一致的:天就会清明无天灾;地就会安宁;神就会很灵;山谷就会水源充沛;万物有道的滋养,才会生生不息。君王有道,就会正天下。
推而论之,天无法清明,恐会崩裂;大地不安宁,将会有许多灾难发生。神不灵,起不了作用;山谷没有水源,将枯竭。万物若无道的滋养,万物无法生长,将渐毁灭;君王无道则易成为暴君而遭推翻。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君王用“孤、寡、不榖”,这难道不是以谦卑为根本吗?
难得不是这样吗?真正的荣誉其实无需赞赏。
不想自己成为一块光泽的美玉,宁愿自己像一块坚硬朴实的石头。
第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物极必反,一阴一阳相互转换,万物周而复始地运化着,这是道的运行规律。处事柔弱、不争、谦下,这是道的运用法则。
天下万物由有形有相的太阳与地球所化育,而这些有形物质,又都来源于看不见的茫茫宇宙,来源于混元一气的无形大“道”。
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最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反应迟钝,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若是不被蠢人嘲讽,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所以《建言》中说:
明道的人,好像是愚昧的人;
精进修道的人,好像在退步;
真正在行道的人,与世俗人没有两样;
上等德行的人,总是虚怀若谷;
心地洁白的人,还是会遭受许多辱骂;
明道建德的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偷懒;
质朴而纯真的人,好像混浊未开;
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
越贵重的器具,做的越慢;
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
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道无形无声,没有名份。
然而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才得以生成。
第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
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字眼,而至为尊贵的帝王却自称之。所以事物常以谦下损已而得益,以尊贵益已反招祸。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是会不得好死的。”我将把这一原则当做教人的根本。
第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同时也是纵横天下最坚强的。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进入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懂得了,遵循道顺其自然的好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说出来的教导,遵循道顺其自然的益处,普天下很少有比得上的。
第四十四章
原文:第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虚名和身体健康相比,那个更应亲近?
身体健康和钱财相比,那个更应多一些?
得到名利和为此死亡,那个更有病?
所以过分贪图声色货利,必然会过分劳人身心耗人精气,财物积藏的越多,必然失去的也越多,甚至会招来杀生之祸。
名誉钱财皆为身外之物,取之有道。
知道满足了,才不会遭辱身之祸;只有适可而止了,才不会遭亡身之灾。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无事。
第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大的成功,好似没有,其作用才不会衰竭;最满的充盈,好似空虚,其作用才不会穷尽。
最直,好似弯曲一样;最灵巧,好似笨拙一样;最好的辩论,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平静胜过躁动,寒冷胜过暑热。清静才是普天下的正道。
第四十六章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道行于天下,各国无争无战,和平相处,连战马也会卸下鞍来去耕田了。
天下无道,各国必争城掠地,互相攻伐,母马也要被逼上战场,在战场荒郊生小马。
最大的灾祸是不知满足,最大的错误是贪得无厌。
所以知道了满足以后,心里就会安定知足,就能常久立足于天下。
第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大门,也可了解天下的大事;
不望窗外,也可明了天体的运行规律。
只知赶路,走的越远,表示他对真正的道所知越少。
因此,圣人不去远行,也能知识渊博;不去观察,也能有所明白;不去亲自动手,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世人努力求学修行,会让一个人觉得收获日增的同时,也会增长傲慢自负,强化自我意识,如果这样,“道”的智慧反而会日渐损失。
学道修行,是把我们错误的认知观念、心态行为,加以反观内照,一一去除掉、净化掉,减少了再减少。以至于达到不需要努力修行就能自然做到。
遵循无为,自我小我意识彻底消溶,那么天下没有不可以成功的事。
统领天下,使百姓返璞归真、安心自在,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事情了!
如果用自我小我的观念去统领天下,常常会事情繁多,越帮越忙,就无法使天下安定。
第四十九章
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没有一般人的私欲,而是把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善良的人我会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诚实之人我信任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信任他,结果就会使他变也变得诚实起来。圣人治理天下,和和气气使天下百姓心思归于浑然纯朴。百姓都注意他们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的状态。
第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译文: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其中,长寿的约占十分之三,短命的约占十分之三;为了生存而劳碌奔忙,结果反而加速死亡的也约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想长命,生活过于优厚。
听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他们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入军不被甲兵所伤。所以,兕牛用不上它的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甲兵用不上它的刃。以上这些是为什么呢?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
第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道使万物得以产生,德使万物得以畜养并繁殖,物质使万物得以成形,环境使万物得以成长成熟。因此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而珍贵德的。
道的尊崇,德的高贵,是因为没有谁去命令而天下万物常常自然形成。
所以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成长和发育,使万物壮大和成熟,使万物生养和颠覆。
道和德生养了万物却不占有它们,帮助了万物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万物却不做它们的主宰,这就是最玄妙的德。
第五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