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意外之请

明末辽东从军行 辽鹰 1603 字 1个月前

金彦春之所以站出来表态,是他知道因为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在关键时刻投降后金,导致刘铤的东路军覆没。因此杨林并不待见他们。但是为了完成国王“光海君”李珲的命令,他只能厚着脸皮留在叆阳。

虽说杨林和部下并没有为难金彦春,但是他能深深感到对方的冷漠。所以他要趁机表现出自己乃至朝鲜王廷对杨林的态度。他躬身施礼道:“小使之所以这样说,一是表明小使对大人的敬仰;二是想让大人知道,小使这样说只为能有机会请大人亲自或派遣得力部下去往下国,为下国兵马训练指点一二。如此下国上下将感激不尽!”

金彦春做为能在朝鲜王廷内有一席之地的大臣,其自身能力和地位比较高。在朝鲜他属于统治阶层的精英人物,二三品的朝廷命官。但是面对杨林乃至整个明朝,他的姿态放的极低。以致他的优良表现都获得万历皇帝的书面肯定。如今他能屈尊这样说,完全展示了藩属国臣子的态度。

张祝闻言先道:“我说老金啊,你说的话是真的假的?该不会是你们朝鲜国王让你这么说的吧?”

金彦春脸上一红,倒不是因为张祝当众叫他“老金”。而是他的话还真是朝鲜现任国王“光海君”李珲在信中叮嘱他说的。原来,在杨林还没有第一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后,他就把杨林是怎么修筑城防、编组丁壮、训练人马和布置火炮等事详细禀告了国内。

当时朝鲜王廷上下还不以为意,根本就没看好杨林这样的明朝低级将领。认为后金兵强马壮、蛮勇无敌,一座小小的叆阳再怎么布置还能挡住后金大军?可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就让他们开始重视起杨林来。因此才在信中告诉金彦春要与杨林搞好关系,最好能让他来给训练训练朝鲜兵马,省得日后倭军或后金军打过来难以招架。当然,也不能白让杨林帮忙。

金彦春小心翼翼的道:“城外这些贼胡凶悍野蛮,下国边境也是时常被他们骚扰。下国兵马打不过他们,王廷上下也是不胜其烦。按理说这种事下国向大明上国恳请帮忙肯定会同意的,可时间多久就不好说了。还不如小使向大人开口来的直接。下国虽地小民寡,但大人若是肯赏脸,小国还是有些许黄白之物的,不会让大人白辛苦的。”

金彦春说的是实情。随着后金发展壮大,多年前被朝鲜按着打他们如今反过来了,把朝鲜按在地上打。他们也看明白了,现在的大明国力日渐衰败,指望他们打后金肯定是够呛了。还不如找个能打的明将指导指导自己人马,总好过被人家打的哭爹喊娘。

杨林对金彦春在这个时候提这种请求挺无语的。一是现在是大庭广众之下,自己怎么答复都欠妥;二是本来自己和手下们在感怀日后可能分开,挺伤感的。他一个朝鲜使臣现在要请自己去帮着练兵,这也太不合时宜了。况且这种事涉及到朝廷与藩属国的外交事务,自己擅自决定就是僭越规制。别看他们嘴上说的挺好,谁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要谨慎些才好。

杨林回道:“金大人的这些话我听明白了。但是我乃大明武官,不能擅自决定对外交往之事,你还是按照规矩去找礼部,哪里是负责接待和处理这些事情的衙门。”

金彦春还想再说点什么,不过又觉得在这种场合下继续说这事儿不妥,所以深深施了一礼便不再说话。他通过这事可看出杨林对自己国家的态度有点转变,不似以前那般生硬爱搭不理的,看来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其实金彦春一开始想也不明白自己的国王——“光海君”李珲——为啥要请杨林练兵。虽说是防范后金和倭寇,但是也用不着找杨林这个明朝低级武将。后来他才想明白,“光海君”现在的统治地位并不牢固,他急需外部的支援和力量来树立权威。如果要是找大明,顶多就是派几个使臣过来口头支持一下,实际效果不大。那么找一个大明辽东的武将来暗中支持自己,那效果可就不一样了。比如李成梁在任时期,朝鲜国王就过得挺舒服。

可是象李成梁这种封疆大吏有时胃口太大,朝鲜还真难满足他。那么找一个职务偏低但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明将来,怎么看怎么划算。因此杨林就被看好了。

杨林是没功夫去想朝鲜王国是什么样的心思,他把眼光转向城外。此时努尔哈赤的中军早就跑没影儿了,剩下的后金军也是陆续撤离,只留下遍地血火和遗骸。

根据各观察哨报告和自己的观测,杨林肯定努尔哈赤是中炮落马了,但其是否受伤以及伤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不过从后金军撤退的速度来看,努尔哈赤即便没受伤也受到了惊吓。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就是身体再好恐怕也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和挫折。

在后世,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城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轰落马下,最后伤重不治身亡。但是当时的战事发生在农历一月,七月份他才去世。这中间他还派兵攻打一些不臣服的蒙古部落,还会见贝勒、大臣和外来使节,健康状况还不错。其自己官修的《满洲实录》记载他对攻不下宁远城“大忿不已”。满清虽对其进行了美化修饰,但要真是中炮受伤后不治身亡,这种大事是瞒不住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如今,努尔哈赤是真的中炮落马。因为弹道和射程是杨林用后世的炮兵射击方法经过反复计算的。并且通过观察,第一波炮弹就命中了老奴的位置。这一点,城上城下这么多人看到了绝对错不了。即便他不伤不死,仅是中炮落马这一点就可以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了。

炮打努尔哈赤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叆阳全城都沸腾了。欢庆声一浪高过一浪,其中还夹杂着锣鼓和爆竹声。许多百姓跪向城外祖坟的方向,一边磕头一边大声疾呼,表达对官兵炮击敌酋的感谢。在华夏百姓的心目中,没有什么事能比祖坟被掘更令人气愤难平的了。

对于协助守城的经略标营官兵来讲,这次守城战让他们对火炮的威力和使用又有了新的认识。以致于陈尚仁、王崇信以及手下一干武官,纷纷求着杨林让他给经略标营培养炮手,后者倒是来者不拒痛快应承下来。当然,这些是后话暂且不提。

与叆阳军民欢庆努尔哈赤中炮落马不同,后金军撤回大营后紧闭营门,一副死气沉沉据寨死守的样子。所有贝勒、大臣都聚集在努尔哈赤的大帐外,焦急的等待着医官诊治的结果。他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大汗出什么意外。

原来努尔哈赤回来之后精神状态还可以,但是当听到额尔德尼、达尔罕阵亡的消息后,竟抑制不住悲痛手指着叆阳,大骂三声“杨林小贼”后直接昏厥了过去。这把代善、皇太极吓得魂儿都要没了,急忙在抓来的汉民中找出两名大夫来,承诺只要救醒大汗就放了他们。

这两名大夫也知道这事不管是治好治坏都没好果子吃,但是不治又不行,只能硬着头皮给努尔哈赤看病。但是两人都心照不宣的拖延时间,为的就是自己能多活一会儿。

帐外的后金贝勒和大臣们满面的愁云惨淡,他们谁都没想到,一座小小的叆阳城竟两度挡住了大金军的猛攻。而且接连折损了扈尔汉、杜度、额尔德尼、达尔罕等精英人物,这对大金来讲是无法衡量的巨大损失。尤其是额尔德尼,他的死致使满族文化发展彻底停滞不前。

此时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十天前,明军共计两万五千援军分别由沈阳、广宁、连山关、抚顺等地出发,于甜水站堡集结,在总兵贺世贤的带领下正向叆阳猛扑过来。测算下路程,还有不到三天的时间。

另一条不好的消息是自家境内出现了一支明军骑兵,大概有五百人,为首的叫毛文龙。他们连续摧毁了十几个寨子,不仅行动迅速下手狠辣,而且气焰极为嚣张。留守的各地后金军数次交手也没咬住他们。现在各城寨人心惶惶,急盼大军回援。

可努尔哈赤现在昏迷不醒,按照规矩要把八旗各旗主集中起来商议下一步怎么办。可是皇太极却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现在军情紧急,把八旗各旗主集中起来议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陷入意见不统一互相扯皮的境地。他建议由“四大贝勒”暂时行使军事权力,决定下一步是迎击贺世贤还是撤回赫图阿拉,或者继续围攻叆阳。

皇太极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毕竟这是眼下最佳的选择。但是也有人不同意,例如“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他认为大汗的安危比任何事都重要,不用再由谁商量决定什么,全军就此撤回赫图阿拉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