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年长的少年赶紧上前将他扶起,安慰他道:“弟弟不哭,弟弟不哭。”
前面的老人也停住脚步,看着兄弟两人叹了口气。
那小男孩一边哭还一边盯着吴明手里的香瓜。
吴明笑了起来,他拿起一片瓜走到兄弟二人面前,把瓜递过去,“小弟弟别哭了,这个给你吃。”
小男孩抹了抹眼泪,看着香瓜却不敢伸手接,抬头看向自己的哥哥。
“拿着吧,很甜。”吴明笑眯眯的说道。
“萍水相逢,实在感激不尽。”旁边的少年向吴明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双手伸出,托起吴明手上的香瓜。
两人的手接触的一刹那——
“政,?阶”
“政”,新的关键字,而且段位是问号。
吴明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这个少年。
忽然一阵马蹄声响起,官道上一名骑兵匆匆赶来。
老人赶紧拉着两个孩子让开。
马近了,只有吴明还呆呆的站在原地不动。
典韦快速上前,如铁塔一般挡住吴明。
一声马嘶,那马双蹄扬起,马背上的人身体一歪,差点摔下来。
“不要命了!”骑兵大骂,举鞭打下。
典韦怒目圆睁,一伸手,刀鞘架住骑兵手腕。
那骑兵看了看典韦,又看了看面前的刀——他的目光停留在刀鞘上,那上面有华丽的虎形纹饰。
他脸色一变,低头收回了手,拉起缰绳,急匆匆催马离去。
典韦不禁有些纳闷,都已经准备打架了,结果对方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那老人也觉得蹊跷,他看了看典韦手里的刀,走上前来向典韦行了一礼,“壮士威武。请问壮士是否在军中效力?”
“我是当过兵。”典韦点了点头,“老人家这是要去哪里?”
“草民诸葛玄,琅琊阳都人。”老人说道,“徐州大乱,琅琊百姓争相逃亡,我打算带这两个侄儿去南方避一避。”
“现在到处都不安宁,老人家还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是辛苦。”典韦说道。
“只盼能找到安身之处。”老人说道,“路途遥远,草民不再叨扰,与二位就此别过。”
老人向典韦和吴明告了别,带着两个孩子离去。
那少年走出几步,转身向吴明再行一礼。
后面的吴明忽然喊了一句:“喂,你今年多大了?”
少年答道:“年满十三。”
待到走远,少年向老人问道:“难得路遇善人,伯父为何急着离去?”
“那壮汉手里的刀,是百辟刀。”老人说道,“这人跟曹操有莫大渊源,只怕是曹营军中大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少年皱了皱眉,“徐州之祸,就是这个曹操造成?”
“正是。”老人点了点头,“避之不及,避之不及。”
“与壮汉随行的那位小兄弟,倒不像是恶人。”少年回头望了一眼,“不知为何,心有戚戚。”
“是好人,是好人!”小男孩抱着香瓜开心的啃。
远处,吴明还愣愣的站在路上。
他看着少年的背影,喃喃自语:“这小子才十三岁……就这么高了?”
“嗯,是比你高半个头。”旁边的典韦笑道,“他还没成年,以后会更高的。”
这时的徐州,是天下十三州之一,相当于后世的省,跟后来的徐州市不是一个概念。
徐州之乱,原本始于当时掌管徐州的陶谦。
这个陶谦,并不是某人在书里写的那个老好人,而是典型的脑残。
之前徐州地盘上,一个叫阙宣的人在下邳公然造反,自称天子,陶谦这个二货竟然举兵响应。叛军攻取了泰山郡的华、费二县,又占据了任城。之后陶谦又窝里反,干掉了阙宣,收了他的兵马和地盘。问题在于,这一通骚操作,祸害的其实是曹操。
曹操丢了城池,自己的兖州受到威胁,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出兵把陶谦狠狠的教育了一下。
后来,曹操的老爹带着一家人从徐州路过,陶谦因为对曹操怀恨在心,把这一家人全给杀了,结果点亮了曹操的嗜血天赋,遭到疯狂报复,在整个徐州引发一片大屠杀。
这一杀,让某个孩子成了孤儿,从此漂泊四方,行走天下。
这一杀,让某个十三岁的天才少年被迫南迁,再一个十三年后,成了曹操的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