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他的后脑勺

无名三国志 老小鬼 2054 字 2个月前

为了坐实刘备的宗亲身份,后世版本刻意修改了诸葛亮的说辞,实在是用心良苦。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鲁肃从中斡旋,仅凭诸葛亮的口才,有没有可能让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

有可能,但是很难。

诸葛亮毕竟是个外人,他是代表刘备来的,刘备之前依附于刘表,这时又依附于江夏的刘琦。要联盟,联的不止是刘备,还有江东向来的死敌江夏军。

小主,

昔日的敌方阵营派来使者求救,这个使者还是刘表的亲戚,以孙权的性格,会不会与对方交心交底?

当然,诸葛亮的话里,有一个重要信息:刘备手里有一万人,刘琦手里也有一万多水军,这是刘备的底牌。刘备那一万人,是由长坂坡的败军和关羽的樊城水军组成,这个人数有没有水分,战力如何,很难估计。不过,刘琦的那一万多人,可是荆州水军的精锐。孙权前后三次攻打江夏,尽管弄死了黄祖,捞了不少便宜,但是始终也没有威胁到夏口,江夏水军的战力,可见一斑。如果任由曹操得到这一万多水军,转来对付江东,那孙权的压力就更大了。

对于孙刘联盟抗曹这个大战略,究竟是谁定的计,后世人往往分不太清楚。很多人会觉得是亮哥哥的功劳,但是看完鲁肃传,又感觉不是这样,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认为这个功劳应该归鲁肃。

鲁肃是个极有谋略之人,他不仅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而且十分聪明的选择了刘备。江东与江夏军互有血债,只有通过刘备这个中间势力,才容易实现同盟。鲁肃之前给孙权指明的战略目标,就是拿下荆州。如果挡不住曹操,一切都是泡影,而此时的形势,与刘备和刘琦结盟,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要不要投降曹操,问题解决了,不降。

既然不降,那要不要联合刘备?

大敌当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必然之选。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能不能打的过?

这个问题,要问另外一个人。

【鄱阳】

鄱阳,是一个县,并不是后世的鄱阳湖。

这个时候,鄱阳还没有湖。

湖在北边二百里,横跨长江,叫做彭蠡泽。

某人在书上写,周瑜此时在这里训练水军,纯属胡扯。一片土地,湖都没有,你让水军举着船练?

不过周瑜确实在这里。

曹操大军威逼江东的消息,周瑜其实已经知道,他正有回柴桑的打算。

正好,孙权的书信到了,催周瑜回去。

“公瑾觉得,孙将军会不会投降曹操?”吕蒙问道。

周瑜看了吕蒙一眼,“当然不会。”

“公瑾为何如此确定?”吕蒙又问。

周瑜笑道:“孙将军若是要降,就不会这么着急催我回去。”

【荆州,樊口】

也许是曹操集结兵力需要时间,这时长江往来还没有受到什么阻碍,吴明一帮人顺利到达了樊口。

江边停着一些战船,船上连个值守的人都没有,刘备的营寨离岸边很远。

曹操就要打过来了,刘备缩到孙权家门口,而且完全不设防,感觉就是在摆烂。

远远望见赵云和张飞等在岸边。

吴明一行人下了船,张飞立即冲了过来。

张飞搂搂老婆,抱抱孩子,然后又箍住吴明的脖子,连连感谢。

“你们怎么退到这里来了?”吕娟向张飞问道,“等曹操打过来,还能往哪里跑?”

“实在跑不掉,那就不跑。”张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