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局势,恰如此粥。
王继恩近前:“陛下,粥已凉透,是否要温热一下?”
赵匡胤似乎没听见,再度将碗放下,问道:“则平,昭义情况如何了?”
赵普答道:“王宴杀掉信使,拒不投降,同时,积极笼络周边势力,看样子,打算死守了。”
“唉,朕与王宴,也曾是忘年之交,何故如此?”
“陛下宽仁,反倒让王宴有恃无恐。”
“非要兵戈相见?”
赵普迟疑一下:“郭守文被困滁州,无力兼顾琅琊以西的地域,趁机出兵灭之,是为上策。”
赵匡胤摇摇头:“昭义得山川水文之便利,淮京与之甚远(二百多里地),想要平灭,鞭长莫及啊。”
王继恩说道:“陛下,昭义虽小,却如脚心之刺,若不除之,迟早病足无力行走。”
赵匡胤点了点头,喃喃自语:“德钧所言不虚……不过,王宴其人,招降不成,并非他气节高尚,只怕是好处不够。”
“陛下是说,官位不够高?”
“不错,此乃朕的失误,以为一个节度使就能打发了。你们可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之时,是册封王宴为滕国公的。”
“国……国公!陛下难道也想……”
赵普、王继恩有点泄气,新朝新立,将士在外面拼死作战,得到的荣誉还没一个糟老头子高?这招降的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再下诏书,赏赐紫袍,册封王宴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封赵国公。如何?”
赵、王两人虽然泄气,可皇帝发话了,还能如何?同意呗!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降低战争成本,能收服昭义的“感化军”,整个淮右战场,就会变得更加有利于自己。
赵匡胤眼眸当中闪过一丝冷峻,哼,不过是一个名头罢了,只要不是“大宋皇帝”,都可以给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赵匡胤在看人眼光方面,要高出赵普、王继恩一个层次,王宴这种人,好处给够了,就是再生父母。
王宴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对天下局势判断的能力,自然不弱,他之所以死守昭义,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价值,在扬州政权或汴梁政权的面前,摆出“待价而沽”的姿态。
看到了吧,俺老王可是在抗击赵匡胤的第一线!别忘了加官进爵!
至于吗?很至于,只能说,人与人的追求不同。
郭崇威一心想的是,赶紧从权利争斗、是非混乱中脱身,告老还乡,苟全性命于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