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挂冠而去一身轻 闭门反省悟道情

蔡攸受这一惊吓,走到外面又受些风寒,就胸闷难受,胃里不舒服,打嗝嗳气不停。汪知府又喊道:“郎中来了没有?”

这时,高忠义说道:“相公不必惊慌。卑职祖上是郎中,懂得些许医术,让我给蔡相公诊脉看看吧。”

蔡攸躺在床上,高忠义把脉之后说道:“这个无妨。只是卑职不敢放肆用药。”

汪知府说道:“治病救人要紧,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高忠义附着汪知府的耳朵,如此……这般……一说,汪知府露出难色。

蔡攸看到这幅情景,说道:“治病嘛,那有什么忌讳的。你放心治疗吧。”

汪知府说道:“那就请蔡相公不要怪罪哦。”

蔡攸说道:“不怪罪、不怪罪。”

高忠义再把了脉之后,说道:“蔡相公的病不要紧,但是蔡相公治家不严,为虎作伥,这个病我看不了!”

蔡攸大怒。其他各位县令也都惊吓得面如土色。蔡攸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大口呼吸,断断续续骂道:“汪知府,难道你们都没有听到吗?把他给我抓起来!唉……,气死我了!快来人把他抓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高忠义连忙作揖求他恕罪。汪知府却笑着说道:“相公感觉怎么样了?还打嗝吗?胸口还闷吗?”

蔡攸定了定神,发现果然不打嗝了。说道:“你们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

高忠义这才说道:“相公刚才酒足饭饱,猛然受到惊吓,又在外面受点风寒。现在大口吸气吐气,已经把凉气排出来了,自然没有刚才的症状了。刚才是卑职故意那样说的,还望相公恕罪。”

汪知府也帮衬说道“请蔡相公恕罪。”

蔡攸慢慢点头说道:“看来高忠义还是个人才。”

众人看到蔡攸心情转好,就簇拥着他上轿去了。

好不容易忙过一天,高忠义才有空想起周同和小道姑的事情来。

就在万般无奈之际,高忠义又想到了老谋深算的王幕僚,于是第二天中午,赶忙提上好酒好菜,听听王幕僚的意见。

王幕僚自然是责备高忠义一番,高忠义只能唯唯诺诺。不断央求王幕僚想想办法。

王幕僚半斤酒下肚,话语自然多了起来,先卖个关子说:“这个说难,就难于上青天;说简单,也就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了。”

高忠义说道:“为了周同和小道姑,我什么都愿意去做。只要能让他们脱离苦海就可以了。”

王幕僚捏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啊。你托人给蔡京,征得他的原谅,这不就好了吗。”

高忠义说道:“这不是开玩笑嘛。皇宫远在天边,我哪里有那么大的神通。”

王幕僚说道:“人常说,‘人托人托到皇上呢。’咱们就从这里想想办法。前几年不是于仙姑带小道姑去过皇宫,或许认得一些达官贵人,打点打点看看怎么样?”

这句话提醒了高忠义。高忠义就央求于仙姑以道友的身份写一封信,他去拜访一下皇帝最信任的道士林灵素。一向刚烈的于仙姑哪里肯向这些权贵们低头,她倔强地说道:“红颜本来是祸水,哪能再去染尘埃?若是本命不太平,早向悬崖了此生!当初入道时我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怎么会苟且偷生去求人呢?”高忠义讨了没趣,悻悻地回府去了。

王幕僚见到高忠义,知道他初涉官场,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肯定碰了钉子,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好让残酷的现实好好教育一下他。好在高忠义天资聪颖、禀赋特异,经常会自我反省。果然,傍晚不久,月亮才露出云端,高忠义就备好了当地特产好酒,一份黄牛肉、一份牛蹄筋、一份猪头肉、一份花生米,再次邀请王幕僚想想办法。

王幕僚故意不提太平宫的事情,谈天说地、云里雾里一阵乱侃。酒过三巡,高忠义实在忍耐不住,就开口说到:“王先生您也就不要再装聋作哑了。现在到了这幅天地,还需要您指点迷津,就算我央求你了。”

王幕僚说到:“这可是你说得哦!你愿意按照我说的去做吗?”高忠义看到他严肃认真起来,也就离座作揖说:“不蒙先生嫌弃,后生我虽然不才,但也是个士人,我怎么能打诳语呢?儒家先贤教诲的根本宗旨就是正身、修身,我一定按照先贤的教诲去做!”

说到这里,高忠义举起酒杯,敬给王幕僚一大杯酒,自己也一饮而尽,双方都呈现出三分醉意。

王幕僚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教诲起来:“高官人有所不知,虽然你已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确实也中举做官,可谓是天之骄子,但是你学习的四书五经等,都是经世济民的大道理,是台子上面进行正面引导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正谋。而世界是复杂的,尤其人性是极其复杂的,而且人性是不可能改变的,这就需要一些奇谋。这样,就可以正、奇相依了,世界上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里面最为核心的就是‘权谋’二字,说通俗点就是精明洞察时务,不是有句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吗!但是我看你清高自傲的性格,恐怕不容易做到这一点。”

高忠义问道:“哪里可以得到这些学问,又在哪里可以得到这些高人的指导呢?”

王幕僚说到:“《大学》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这些高人都在尘世之外,隐居在草莽之中。因为他们远离是是非非,所以处世更清醒,看问题更客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往往一针见血、非常奏效。至于书籍之类的,就有黄石公的《素书》、王诩的《鬼谷子》、赵蕤的《长短经(反经)》、荀子的《荀子》、韩非子的《说难》等等。”

高忠义听到这里,终于恍然大悟。他举起酒杯,敬了王幕僚一大杯,王幕僚乘着醉意说到:“临别之际,我送县尉一句话‘君子与物无竞,大丈夫能屈能伸’。”

高忠义承诺说:“这句话我永远记下了。”然后派人把王幕僚送回去,自己把剩下的三两酒一饮而尽,迷迷糊糊地回到屋里睡了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观二年十月下旬,高忠义就差人四处购买上述书籍,同时制定计划游历道教名观楼观台、金台观、终南山、华山等等,虚心拜访求教;夜晚则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苦读经典书籍,终于小有收获,有点纵横家的风采了。

出发进京之前,高忠义想到了他的同窗好友,在陕西两当凤县做县尉的赵鼎。寒暄过后,高忠义开门见山地说:“贤兄,还记得在凤翔府招宴蔡攸的事情吗?”

赵鼎答道:“这个自然。蔡相公来陕西,动静那么大,他的一举一动为官的人怎么不关注呢。”

高忠义说道:“那天也算奇怪。你说李县令,他酒力不行,就不要喝了,却又要拼命喝,自己喝死了,也扫了大家的兴致。”

赵鼎说道:“这个贤弟有所不知。官场的讲究就是‘官大的拼命讲威风,官小的拼命讲忠诚。’官大的让他喝酒,看得是下属的‘执行力’和‘服从性’;官小的拼命喝酒,表现得是‘忠诚度’和‘可靠性’。这表面上是喝酒,其实是检验人才啊。”

高忠义一脸茫然,又问道:“愚弟在太平宫的事情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赵鼎说道:“那可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不过话又说回来,贤弟那天还是太冲动冒失了。”

高忠义听他这么说,也有点犯迷糊,他说到:“当时情势危急,如若我不出手,有可能小道姑她们就遭殃了。”

赵鼎答道:“虽然有可能那样,但我以为从蔡相公的地位来看,只不过是他飞扬跋扈习惯了,如果当时于仙姑她们求饶认错,事情也不至于如此。因为蔡相公父子都是朝廷要员,权势显赫,哪个女人不愿意嫁入他们家呢?他们身边堪比三宫六院、美女如云,还缺少小仙姑这样的人吗?只不过一时兴起骚扰一下罢了。当然,兄弟的侠义心肠还是令人敬佩的。”

高忠义说道:“贤兄以你看来,贤弟该怎么解救他们呢?”

赵鼎说到:“解铃还须系铃人。蔡相公父子权势熏天,谁还敢替小仙姑她们说话?这种事情即便是皇上钦点开恩,蔡相公虽然面上不能说什么,谁知道他是否会善罢甘休呢?以愚所见,只有想办法说动他,由他自己开恩,或许这件事还有盼头。”

高忠义恍然大悟,赶忙说到:“还是兄长想得周全。事不宜迟,我得赶紧去京城看看,免得周同、小仙姑他们受苦。”然后就匆匆告辞了。

大观三年春暖花开,高忠义备好鞍马,就向东京开封而去。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