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世民的首席智囊,
房玄龄在李世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玄武门事变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玄武门之变前夕,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已经成白热化。
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
李建成曾先是通过向李渊打小报告,
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从秦王府中排挤了出去。
失去了这两位最得力助手的李世民,
多次身陷险境,
甚至连生命都危在旦夕。
在历经多次生死考验后,
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秘密地又接回身边。”
“在房、杜这两位顶尖谋士的精心策划下,
秦王李世民成功地发动了政变,
并最终顺利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进行论功行赏。
在这次封赏中,
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和侯君集五人荣获一等功,
其中房玄龄更是名列榜首。”
“对于李世民这样的排名,
很多武将们内心都忿忿不平,
其中又以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反应最为激烈。
李神通当庭反对说:‘臣首起义兵,身冒矢石,以率先响应。
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但坐筹谋,垂笔文案,何以功居吾上?此殊不公!’
李世民听完后,反驳道:‘叔父领兵多年,胜负之数若何?
与窦建德交锋,几全军覆没;与刘黑闼战,又望风而遁。
房玄龄虽未临阵斩将,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安定后方,其功非小。
位列一等,实至名归!’
李神通被李世民一席话驳斥的面红耳赤,羞愧难言,对房玄龄的怨恨更深一步。
但房玄龄不愧是房玄龄。
待退朝后,
他立刻来到李神通府上,对李神通说道:
‘皇叔鞍前马后,劳苦功高,非叔父之力,秦王安得今日之荣耀?
比起吾辈舞文弄墨之臣,皇叔之功实高。
皇叔若欲得此功,玄龄明日即奏明陛下,愿让功位于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