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德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这正是崔浩与拓跋焘定下的计策。
不过一开始,这个计策差点被中止,
因为那些从河南撤回的将领们,非常急切地请求出兵,想要直接与宋军开战。
不过崔浩还是及时阻止了这一变故,他向拓跋焘分析道:
‘朝廷西北之兵,前役数建殊勋,致南将之心生艳羡,欲挥师南侵以掠之。
然当此盛夏之际,我军或受制于天时,宜固守前策,俟冬季至而后可挥兵南下。’
正是在崔浩的力劝下,拓跋焘得以坚持下来,并下令河南驻军渡河而北。
但崔浩劝得住一次,却还是劝不住第二次。
河南将领们返回河北后,
他们再次提议利用在魏的东晋宗室司马楚之等人的名义,引诱南朝国内民众,并建议调动幽州以南的所有军队,大规模建造船只,为南渡做准备。
崔浩再次出面劝说道:‘诸将欲以盛势示威,速复河南。
然若借复晋之名,则刘义隆惧而必全力与我战。
如此,非但不能速复河南,反将致战祸之扩大。’
可朝廷重臣、公卿们都认为河南将领的提议是可行的。
拓跋焘难为众议,于是最终下令:‘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河上以备之。’“
“就在宋、魏双方重兵云集黄河两岸,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
夏国君主赫连定却暗遣使者至建康,与刘宋密谋共击魏,意图瓜分河北之地:恒山以东归宋,以西则属夏。
拓跋焘眼见曾经的手下败将又跳了出来,并大放厥词,不禁大为震怒。
即使面对群臣劝谏,以及南朝的兵锋威胁,他依然做出了看似赌气的举动:“治兵,将伐夏!”
拓跋焘之所以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地要攻打夏国,其实是因为崔浩的分析给了他信心。
崔浩分析:刘义隆和赫连定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谁都不敢轻易出兵。
当初刘义隆出兵时,我以为宋军会在抵达河南后分兵两路,一路从黄河中游渡河进攻邺城,另一路则从青州渡河攻打冀州。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陛下您就应该立即亲征河北,以抵御宋军。
但现在看来,宋军沿着黄河布下了长达二千余里的防线,每处的守军却仅有数千人。
由此可见,刘义隆实际上非常懦弱,他只是想守住自己的防线,根本没有进攻河北的意图。
因此,陛下您现在无需急于应对宋军,而应该集中精力先铲除在关中盘踞的赫连定残余势力。
一旦关中平定,再挥师东出潼关,
届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将归入我大魏的版图!”
观众们看到这儿,顿时忍不住惊叹起来,
“崔浩对人心的把握,也太可怕了一些吧!”
“跟这样的人做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吧?”
“我感觉在崔浩面前,刘义隆就像是被剥光了衣服一般,完全暴露无遗……”
“我也想成为崔浩这样的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