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没有完全开放。”
正如蔡崇新所说,易购这个开放入驻,并不是完全开放的,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硬实力要过关,公司实缴注册资金不得低于五百万,其次员工数量不得低于三十人,此外易购还会不定期前往这些合作商的仓库进行取样抽检,一旦发现假冒伪劣,立即取消合作,并且扣除保证金,用于赔偿购买商品的用户。
杰克马却没有他们那么乐观:“你们难道没有发现,这个自营店模式,对我们很不利吗?”
秦浩推出的这个自营店模式,主要针对那些有一定影响力,却没有网络营销能力的品牌,采取的是合作模式,品牌方只需要负责产品的售后,其他的推广、营销、配送全部由易购来完成,利润五五分成。
“试想一下,这些品牌一旦入驻易购,将会进一步巩固易购在用户心目当中正品的形象,而且这些品牌跟易购高度绑定之后,我们再想把它们挖过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杰克马忧心忡忡的道,他很清楚,绝大多数品牌方其实是不具备销售能力的,大多数品牌方的销售部其实就是对接各级代理商,让代理商把货卖出去。
而易购的这个自营店模式,刚好就解决了品牌方的痛点,推广、营销这些全都不需要他们操心,交给易购来运营就可以了,利润五五分成也在合理范围内,并且一些比较强势的品牌,肯定还可以谈到更优惠的分成。
“不行,咱们得赶紧想一个对策出来,否则一旦易购的自营店打出名气来,对我们可就非常不利了。”
蔡崇新迟疑了一下:“要不咱们也搞个自营店?”
杰克马想了想,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不管怎么样,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于是,一天后,淘宝的横幅广告也出现在了三大门户网站上,一些流量比较大的网站也出现了“天猫店铺”的广告。
不过,很快杰克马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
“天猫”的广告确实吸引了不少商家入驻,可入驻的都是一些小商家,真正的大品牌压根就没动静,杰克马按耐不住,主动出击,寻找一些大牌商家合作,然而得到的答复却都是:担心网络销售引起线下代理商的不满,需要慎重。
一开始杰克马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2006年电子商务才刚刚兴起没几年,大部分商品还是依靠线下销售,品牌方害怕得罪代理商,也正常。
可渐渐地,杰克马却发现,易购那边的自营店,大牌一个接一个的入驻,几乎每天都有重量级品牌在易购上开设自营店。
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杰克马才郁闷的发现,自营店这个模式,他好像玩不转。
首先,易购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要比淘宝好得多,很多品牌方之所以选择跟易购合作开设自营店,其实并不指望自营店能够替他们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推广品牌形象。
淘宝上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一旦品牌方入驻,岂不是真货跟假货在同一个平台卖?
其次,淘宝本质上就是一个网上百货商场,在营销、品牌推广这方面人才匮乏,很难给到品牌方帮助,品牌方来了之后还要自己花心思去做推广、做营销。
易购就不一样了,易购的采购部门招募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丰富的营销经验,一样商品好不好卖、利润率高不高、能不能起量、销售周期需要多长,这些都是采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采购的奖金跟这些都是直接挂钩的。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易购这边的品牌自营店搞得风生水起,而淘宝那边的“天猫”店,却成了一个笑话,一些入驻成为“天猫店”的商家发现,自己好像成了大冤种,交了比别人多的钱,除了一点流量扶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反倒是被不少同行嘲笑。
一开始入驻了“天猫”的品牌也相继撤离,有的直接断了电子商务的念想,有的则是直接转投了易购,对此,易购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符合自营店条件的,通通接收。
杰克马气得差点吐血,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铆足了劲去发展那些中小商家,但是这样一来,淘宝跟易购的品牌形象可就越来越大了。
天涯论坛上一度有一条热度非常高的帖子。
一位网友提问:易购跟淘宝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八楼有一个点赞极高的回复是这么说的。
“打个比方吧,你在易购上买东西,就相当于是在东方新天地这种高档商场里逛街,至于淘宝嘛,就相当于是在逛农贸市场。”
虽然后来这篇帖子莫名其妙就被删除了,但已经足以说明用户心目中,易购跟淘宝之间的差距。
而,这个差距也体现在了资本的选择上,哪怕易购B轮估值已经高达58亿美元,但依旧有大量风投机构追捧,而淘宝的融资过程就相对坎坷不少,一直到农历春节后,阿里才拿到雅虎的十亿美元投资,但是代价却是阿里40%的股份。
拿到钱的杰克马在长出一口气的同时,也终于有底气继续跟易购“血战到底”,接下来双方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秦浩也丝毫没有因为目前有所领先就小瞧杰克马,他很清楚,易购目前只是抢占了先机,但是易购的模式注定了淘宝还有翻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