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有好有坏。
上层宗族老者,真心为了宗族,就会带领所有人一起发展,那么这样的村落,发展就很迅速,并且逐渐完成城镇化,吸纳了很多内迁来的外来人口,成为发展典范。
但也有一些随着时间推移,重新将自己士绅化,妄图利用集体优势,重新完成对中央的分权。
于是挑战不仅发生,还会出现抗税、违法、私立衙门等事情。
妄图利用法不责众的道理,对抗中枢。
所以,朝廷面对这样的宗族很简单。
第一,给这些宗老们升迁,要求他们举家支援边区建设,但不说硬性要求,反而说是主张自愿,但话往下传,就是宗老们不想远走,想着要族人支援代为受过。若是一些被爱戴的族老、宗老,或许不会觉得有问题,但那些欺行霸市、为非作歹的就会被鄙视与累积不满,然后接下来就是安排巡查与强制发布省府的调令,让这些村长,去边区当乡镇长官,直接从源头分化与掐尖。
第二,就是发补贴,今年给点米粮钱,明年给点修路钱,后年再给点水利补贴。之前是直接对点下发,现在是朝廷的宣传组下来走,挨家挨户的宣传,然后还举办典仪,将钱给了。
至于钱给了之后,如何使用,之前没管,现在开始管了。
所有村子,安排驻村会计,属于吏员,并且直接越过村长,掌握本地的公账账户,并且每次支用,除了村长签押,会计还得上报给乡里,进行统一调动资金。
这么一来,村长权利受限,本质上完成了新一轮的下沉。
当然,会计还得兼着税部的工作,相当于课税使,这可是坏工作,最容易得罪人。
所以,会计不可能一辈子都留在村内,一段时间后,必然得迁走,不然早晚被戳脊梁骨骂。
第三,也是杀招,那就是移村并寨与提升行政等级。
比如新开发的一大片江南自然村落,现在人口已经上涨到了三千人,那么就达到了设立行政村的规格,就从原来的行政村内划拉几个自然村一并成立行政村,安排一个村长、村会。
然后要求几个村去协调与投票选村长。
又或者附近有能够升迁的行政村,就增设为乡镇,再给他们选一群头头,安排一堆的工作。
虽然这玩意儿复杂繁琐,但每十年二十年一次变动,却是最好整顿本地发展进度与潜在风险的机会。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适用于朝廷,也适用于地方。
三招下来,基本上地方牛鬼蛇神都会冒头,之后就是巡抚、巡按的时间,全方位整顿。
但总会有一些家伙狗急跳墙。
所以,高桂英他们来,也不想久留,带着高迎祥,坐上邮轮,从嘉兴北上过上海,然后入长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直达淮安,接着从淮安换铁路,一路进入顺天府。
“啊啊……”高迎祥在邮轮的床上,看到了窗外的上海城市景象,不免惊讶。
这里,就像是未来世界一样。
高屋建瓴,雕梁画栋数不胜数,随处可见的蒸汽船与喷吐浓烟的工厂,外加繁忙的航道上不时挤在一起排队进出的航船,都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