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杨志运送花石纲

水浒卧底 加亮 2242 字 2个月前

且说政和四年闰四月那日,林冲在阅武坊巷口买到宝刀,后来持刀误入白虎堂,高太尉本要把宝刀一并解往开封府,却被高世德要去。他不是贪宝刀锋利,是要还给那卖刀之人。

那卖刀之人来历不凡,他姓杨名志,乃山西代郡杨家之后,武侯金刀杨令公杨继业之孙。生下来时额上有一块青色胎记,原本只有黄豆大,随着杨志岁数年长,那胎记也越来越大,后来蔓延成一大块,故人送他绰号叫青面兽。这额上青色胎记颇为惹眼,平日里若不是万不得已,杨志都是用头巾缠额。

杨志年少时曾中过武举,积累军功到西军一个偏远军州的统领使。他精通技击,心思细密,只是不合恶了三班院一个资深主薄。按宋制,三班院掌武官大小使臣铨选,杨志得罪了那里的人,历次考校都是下等,自是不能提拔,颇有怀才不遇之心。

政和四年四月时,杨志被差遣来汴京殿帅府临时公干,被职方司副使高世德见到。这等官位卑微但升迁无望,又有心上进的人相当适合做官府卧底,而且难得的是他还精通练兵之法。高世德有心招揽他,便常与他来往。

高世德如此做,杨志颇有些受宠若惊。待交往深了,发现这高衙内根本不像外面风传那样无恶不作,反倒是个颇为和气的精细人。等到后来,高世德与杨志说了卧底之事,杨志心想与其整日被压制,稀里糊涂的在统领使职位上混上几十年也没什么意思,这职方司的差事可能还有出头之日,只是有家小拖累,所以犹豫不决。

高世德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也不催逼,只是时不时安排些小事要他去做。因为谋划林冲执刀误入白虎堂之事,最好是一个生面孔,高世德便找了把宝刀,让杨志出面卖给林冲。

无巧不成书,高世德找到的宝刀却是杨家祖传之物,和当年杨老令公的金刀同炉打造。因后来误伤义士,杨老令公将之封存,不为世间所知。那刀后来传到杨志手里,不过离奇被偷。丢失祖传之物毕竟不是什么好张扬的事,因此外人也不知晓。

三班院那个主薄是一个好刀成癖之人,被他无意间知道了那宝刀的事,三番五次找杨志讨要。杨志倒是有心送,那宝刀也无从去找,只得实话实说丢了。那主薄哪里肯信,只当是推托之词,因此便阻了杨志升迁,导致他仕途波折。

见高世德找来的那柄宝刀恰是杨家丢失的那柄刀,杨志把其中事由说了一遍。高世德便许他事成之后,把宝刀赏与他。

林冲被押送开封府之后,高世德依着前番立下的赏格,找高太尉讨了宝刀,还与杨志。虽然高世德并未挟恩图报,要杨志去绿林落草,但杨志感恩在心,便答应去做卧底——高世德高明之处可见一斑。

野猪林之事,有鲁智深出力,林冲幸免于难。高世德心有余悸,左思右想了几天,把之前的算计重新谋划了一遍,待有七八分把握时,寻了杨志去一处酒楼吃酒。

那酒楼名叫抱月楼,离汴京城里的风月地带金环巷不远,许多寻花太保,走马王孙都从这里路过,然而酒楼却生意惨淡,没有人来。这抱月楼是职方司开来专门联络用的,不为赚钱,巴不得人越少越好,以防走了风。

二人前后相跟着上了二楼一个雅阁,一桌整齐的筵席已备好。高世德推开窗户,窗外正值华灯初上,一缕香风飘送,远处金环巷的丝竹之声隐约可闻。

吃了几杯,高世德道:“去土匪山头卧底,风险颇大,前些日子遣林冲去落草,便险些葬送一他的性命。这两日我左思右想,想出两个路子。”

杨志道:“不知尊上说的是哪两个路子?”

“一个路子曰文卧,另一个路子曰武卧。”

“文卧如何卧?武卧又当如何?”

“卧底之事最困难之一是平时不露底细,突然发作,好收全功,也能保证卧底的安全。文卧就是落草缘由等都事先安排好,一环扣一环,做假戏给别人看,直到上山做个首领,取得权柄。武卧就是由卧底之人,见机行事,虽然最终也是要上山取得权柄,但只需流落江湖,顺势应变,不再事先安排,以免露了破绽,坏了行藏。”

杨志还在思量,高世德又道:“职方司之前的卧底,都是行文卧之事,想来有不少纰漏,若是被有心人看出来,危险不小。我才想到了武卧之法,却还没有试过。”

杨志道:“既如此,不若让小可先行试过,近日便去江湖闯荡一番”。

高世德道:“不用操之过急,以免露了行迹。我先与你在殿帅府谋个官缺,你把家眷接来,安顿好再说。”这却是要家眷当人质,以免卧底像那宋江一般,一直推脱,不容易控制;林冲家眷本在汴京,不用再折腾;杨志家眷都在外地,所以高世德才要如此。

杨志也想到此节,便痛快答应,以明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