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元熙帝:改革军制,培养新军

没过多久,王睿跟随戴权踏入御书房中。

“微臣见过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元熙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王者的威严。

王睿说道:“谢圣上。”

站起身来,微微低着头,等待着元熙帝的指示。

元熙帝看着王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王睿的脸上有些迷茫之色,虽然他隐藏得很好,但还是被老练的帝王看出了端倪。

元熙帝轻笑说道:“王爱卿,知道朕召见你何事吗?”

“王爱卿” 三个字从元熙帝口中说出,王睿不免打了个冷颤。

一旁的戴权心中暗道,好家伙,陛下难得对京中的五品官如此厚待,这不是摆明了王睿已经上升到陛下的心腹了吗?

王睿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照微臣来,绝对不是坏事,不然的话我在晚上做梦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陛下训斥。此次定然是有要事询问,微臣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元熙帝被王睿的一番说辞逗笑了,恢复以往的神情说道:“没错,你有功名在身,朕欲整军战备。你在皇城司实在是委屈了,朕想给你找机会历练一下。军营中有些王公贵族占着位置,久疏战阵,战力大多不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周京城的正规军队主要由神机营、三千营、侍卫上直军以及挂着各种头衔的单字营组成,例如果字营、勇字营等,颇有后世投名状出现的番号。

总体人数在三十万左右。

三千营号称京营战力最强,至于真假与否不得而知。

皇城司与金吾卫等隶属侍卫上直军,单字营成分复杂,人数却是最多的。

枪杆子出政权,元熙帝想要重整军力,原因有二:一是强化军队实力,二是分化权贵在军权中的影响力。

王睿自然明白元熙帝的心思,但当面不能说谋略不足,只能说有待完善。

“陛下决策不错,但是京营中老弱病残居多,何不在其中挑选精锐,组成新军。”

王睿了解到封建王朝守卫京城的军队战力挺拉胯的,人数虽多但是指望不上。

元熙帝派往金陵的三千营他也有所耳闻,感觉其中水分很大。

元熙帝微微凝眉,眸光闪烁不定。

看着王睿,缓缓开口道:“再练新军?此事非同小可。”

毕竟,编练新军涉及众多方面,钱粮问题、将校人选,还有可能引发的各方势力的反应,都不得不谨慎考虑。

王睿察言观色,自然明白天子的心思。

微微躬身,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新军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周高祖建羽林精骑,成就大周辉煌。如今陛下欲治平天下,若有一支精锐新军,定能如虎添翼。虽困难重重,但只要陛下决心坚定,臣等必全力以赴。”

元熙帝想了想,又问王睿:“王爱卿,朕问你,你是不是觉得金陵军营与京营一样不堪重用,不许说瞎话,否则的话朕不饶恕你。”

这话如此严重,王睿不得不老老实实回答:“陛下,大周军制沿袭历朝,其中虽有所改良,但大多数是换汤不换药。倭寇进犯江南则是将此事暴露个一干二净,微臣断然认为,除边关将士以外的大周军队有待考察。”

戴权将这些话听得很是清楚,心中暗自担忧,将大周军队贬低成这样,怕不会引发盛怒吧。

元熙帝却只是说道:“算你老实。朕早有耳闻。编练新军这件事情,极为重大,不可贸然行动。”

王睿微微颔首,回应道:“圣上所言甚是,此事确实需要好好筹划谋算。”

元熙帝转移话题,“王爱卿,朕听闻内阁中提议边境与西南诸地募训、调度兵卒之权,以抗击金人和西南流寇。此事,你如何看?” 元熙帝沉声道。

听着元熙帝的话语,思绪不禁飘向了后世。

想起明朝灭亡之时,亦有官员提出类似建议,然崇祯帝未予采纳。

而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此策得以推行,其结果后世人皆知。

思考再三,王睿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此策利弊参半。如今朝廷财政糜烂,钱粮匮乏,若暂时授予地方州县乡绅团练募兵之权,而朝廷不过问,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利的局势。但臣亦担忧,此举恐带来诸多隐患。”

接着,王睿继续道:“陛下,若论士绅募兵,虽可在短时间内集结一定兵力,然其弊端不可忽视。士绅多以自身利益为重,募兵之后,或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或与地方势力勾结,鱼肉百姓。”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贯穿历朝历代,当中央做出这种妥协,就代表是向地方实力低头。一旦权力下放,犹如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