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和皋陶皆拱手拜道:“诺!帝君圣明!”
舜帝笑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说什么圣明不圣明!以后华夏部落联盟还有仰仗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如今年事日高,摄政早已有些力不从心。禹勤敏忠信,仁义明德,正是年富力强,又有治水之功,深得百姓敬服。可他毕竟为政尚浅,诸位首领对理政治国都很有经验,可以畅所欲言,也让他多了解一些治国之法。皋陶、伯益、后稷,你们都先说说看?”
皋陶躬身一拜,走到殿中,道:“皋陶受帝君命,作士以理华夏之民。臣认为,治理天下只需要记住八个字,‘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禹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去做呢?”
皋陶轻捋长须,道:“慎德修身,远于谋划。九族和睦,群贤辅佐。自迩至遐,由己及人。”
禹拜谢道:“先生此言,真是金石之语。”
皋陶道:“哦,还有成就德业,既要知人,又需安民。”
禹叹息道:“若是如此,恐怕尧帝也会感到困难!知人则智,可合理任人官职;安民则惠,百姓都会爱戴感恩你。如果既有知人之智,又有仁慧之德,又何必忧虑欢兜,何必流放有苗氏,何必害怕巧言谄媚的小人呢?”
小主,
皋陶道:“不错,正是如此。评判一个人的行为要依据九德,评判一个人的言论也要依据道德。”
皋陶接着说,“首先要从他做事来检验,宽厚威严,柔和坚定,诚实谦恭,善治谨慎,善良刚毅,正直和气,简朴廉洁,刚强踏实,威武忠义,重用拥有这九德的人,便是天下之幸,社稷之福!每天宣扬三德,便家族和睦;每天敬重六德,则邦国振兴;每天教化九德,便有贤才在朝辅佐,百官恭肃谨慎。教化百姓有‘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便是为父亲要仁义,为母亲要慈爱,为兄长要友爱,为弟弟要恭敬,为子孙要孝顺。不要教百姓那些奇技淫巧,为官之人所用非人,便是祸害天下。上天惩罚有罪之人有五刑,分为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五刑又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之理。火克金,故墨刑以变其肉;金克木,故刖刑去其骨节;木克土,故劓刑以去其鼻;土克水,故宫刑以断其邪;水克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五教来教化世人为善,五刑来惩戒世人行恶。明于五刑,以辅五教,便能德化法治,天下太平。”
禹恭敬拜道:“若依先生之言行事,定有绩行。”
皋陶拱手回礼道:“皋陶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天下之道罢了。”
舜帝坐在高台上点点头,望着台下的众人,微笑道:“还有谁对治国有何意见?”
禹上前拜道:“禹以为,只要为君的人知晓为君之道,为臣的人知道为臣的职务。人人各司其职,那么政事便能得到治理,百姓也能修德善行。”
舜帝颔首道:“不错!君知君德,臣知臣责,良策不会束之高阁,贤才不会流落田野。凡事多听百姓意见,不固执己见。治理天下不虐待苦寒无助的穷人,不忽视出身低微的贤才。这是尧帝爷当时在位才能看到的太平景象。”
伯益闻听此言,也上前道:“是啊!尧帝爷德行如日光照耀大地,光辉照亮四方。他圣德英明,文化武治,真是皇天眷顾,让他统治四海,成为华夏部落的共主!”
禹道:“顺天得福,逆道得凶。这就像如影随形、如声传响一样,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伯益道:“不错!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警戒自己,不要违背法度。不要沉迷游乐,放纵自己。任用贤才要用人不疑,铲除奸邪不要犹豫不决!不要违背正道博取百姓赞誉,也不要不顾民怨满足一己私欲。无怠无荒,自然四夷来王。”
禹也上前道:“臣以为,修德在于理政,理政在于养民。水利、火种、金石、木材、土地、谷物,这是最应该重视治理的六府。教化百姓、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这三事是相辅相成的。这九个方面的事情要安排有序,百姓就欢欣鼓舞、歌功颂德。惩罚督促懒惰的人,鼓励支持勤劳的人,那么百姓就乐而忘劳,不知疲倦。”
舜帝缓缓起身,长身而立,一双睿智冷静的目光扫视众人,最终望向禹,道:“禹,你讲得对!现在水土平整,万物成长,六府三事治理得很有秩序,万世以后都要仰赖你的大功啊!”
禹忙俯身跪拜,叩首道:“帝君,臣治水只是尽自己职分而已,岂敢邀功?”
舜帝道:“禹,你起身过来!我居帝位三十三载,自受尧帝爷帝君之位以来,夙夜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可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理政之事力不从心。常言道,‘天下之位,有德者居之’。你平日勤俭质朴,一心为公,无丝毫倦怠,又平定洪水,铲除共工,正是仁义播于四海,威德传于天下。从今日起,你便总朕师,摄帝君政!”
禹忙道:“帝君,姒禹才微德薄,恐怕难以胜任摄政君之位,百姓也不会顺从我。我不如皋陶先生德高望重,明法晓政,德泽威名惠及传于万民。帝君,您一定要挂念考虑他呀!他平时一心挂念播种德行,偶尔释怀也在于教化百姓有了成效。他经常口中都谈论教化百姓,心中也是真实为了百姓。您一定要顾念他的大功呀!”
舜帝望向皋陶,看着这个须发皆白的故友,目光闪动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与愧疚。可他面色依旧不变,如同一个威严的山岳,有着亘古不变的沉稳与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