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年,十二月,长安。
干掉元修其实是个非常激进的做法。毕竟元修在洛阳折腾成那个样子,高欢碍于君臣名分,最终也没把他怎么样;而宇文泰一直把支持皇帝的旗号举得高高的,结果元修跑到长安来才四个多月就直接被整死了,而且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随便找个破寺庙刨个坑就给埋了。
也许年轻真的可以没那么多顾忌。
实际上,整个过程中宇文泰也非常紧张。不管因为什么理由,直接杀皇帝这种事都有点儿太离谱,古往今来没几个人干过,如果处理不好,在名声道义上面一崩盘,那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就都白费了。于是在搞死元修之后,宇文泰一改之前的强硬态度,主动跟其他元氏诸王商量后面的处理方案。对于一些依旧忠于元修,公开对此事表达不满的大臣,宇文泰也咬牙忍了,没有把他们抓起来治罪。
而在长安的元氏诸王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首先是因为元修也不是什么好人,他能够在登基后的几个月之内,连杀元恭、元晔、元朗、元悦四个对皇位已经没有威胁的长辈,丝毫不念同族之情,很是伤了一些人的心;其次是因为宇文泰最终还是做了一些妥协,放弃了立幼帝的想法,选择让元宝炬当新的皇帝。元宝炬比元修大三岁,算是一个长君,这表明元氏皇族的利益还是得到了尊重。
何况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东边已经得罪了高欢,如果西边再得罪宇文泰,那就不要活了。
所以这次弑君的风波虽然很大,但在各方的妥协下,最终还平息了下去,大家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就像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
唯一的变化就是元修凭空消失了,御座上的吉祥物换成了新皇帝元宝炬。
就在宇文泰觉得终于能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另一个让他不安的消息。
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已经冲破了自己布下的包围圈,进入了灵州。
可朱浑道元是前段时间从渭州叛逃的,当时宇文泰还在跟元修斗法。
可朱浑道元曾是侯莫陈悦那边的将领。当初宇文泰击溃侯莫陈悦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拿下秦州州城上邽,没想到被可朱浑道元挡在城外,死活攻不下来,最后只好通过和谈结盟的方式解决问题。根据盟约,可朱浑道元保留了半独立的身份,退出秦州继续回渭州当刺史。
宇文泰在关西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可朱浑道元一直在渭州城内默默地观察着局势变化,始终没有正式宣布效忠宇文泰。
直到元修逃亡到长安之后,北魏彻底分裂,可朱浑道元也必须决定站哪边了。
按说渭州远在陇右,处于关西腹地,离高欢那边将近有两千多里的路程,这种情况下顺势归附宇文泰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但可朱浑道元偏不这么干。他决定去投奔高欢。
这个决定源自少年时的情谊。
可朱浑道元一家世代居住在怀朔,属于当地的豪门大户。由于同乡的关系,他跟高欢很早就认识了,虽然受富家子弟身份的限制,没有像其他穷哥们一样成天跟高欢鬼混在一起,但两人还是非常投缘,可朱浑道元对高欢的气度格局非常钦佩,认定高欢会是个做大事的人。
而宇文泰麾下的部将大都来自武川,武川怀朔两镇虽然相距不过百里,但地域间的隔阂依旧存在,他在这个圈子里根本找不到归属感。
所以可朱浑道元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宇文泰去投奔高欢。打定主意之后,他开始偷偷着手做撤离的准备,同时派人去晋阳跟高欢秘密联系。
宇文泰当初跟可朱浑道元签订盟约只是权宜之计,他岂能容忍自己的地盘里有异己势力存在?因此就算长安那边事情再多,宇文泰也始终没有放松对渭州的监视,可朱浑道元开始搞小动作的时候,宇文泰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