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此时才跟大家摊牌,撤退什么的都是幌子,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去找窦泰干架。
事已至此,军令如山,众将再有异议也没用了,大家只能祈祷宇文泰的判断是正确的。
宇文泰这次把仅有的六千精锐骑兵全都带了出来。众将之中,寇洛留守长安,于谨驻守北雍州,赵贵和李虎还在西边的河州平叛,剩下的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若干惠、怡峰、刘亮、达奚武等重要将领全部随军出征,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也跟在左右,可以说是押上了所有的家底。
西魏部队倍道兼行,在十七日凌晨经过小关,悄然出现在窦泰部队的南面。
到了这里,就不需要再掩藏行踪了,宇文泰命人竖起自己的中军大旗,路上遇到可疑的人也假装没看见。
东魏的斥候很快就把情报汇报给了窦泰。
窦泰又惊又喜。惊的是西魏部队居然从这样一条出人意料的小路过来,如果不是自己侦查得仔细,没准就被敌人偷袭了。喜得是领兵的居然是宇文泰本人,正愁抓不到你呢,现在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窦泰当即下令停止对潼关的攻击,全军准备去南边攻击宇文泰。
监军杜弼觉得不妥,他对窦泰道:“咱们奉命攻击潼关,现在擅自改变作战方案有点儿不合适吧,要不先派人去跟大丞相请示一下再说?”
窦泰一瞪眼:“你个书呆子懂啥?军旅之事,变化万端,咱们呆在这里不动,万一被宇文泰和潼关守军前后夹击了怎么办?更何况匪首宇文泰就在眼前,只要把他搞定,剩下的都不用打了。贻误了战机,你担当得起么?”
杜弼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窦泰再次确认了西魏部队的人数只有几千人。保险起见,他一共点齐了两万人马,从麟趾塬东侧的远望沟浩浩荡荡向南进军,打算去找宇文泰决战。
远望沟内依然杂草乱木丛生,路很不好走,窦泰的人马虽多,但只能排成一列纵队前进。走了三十里地的时候,众人早已累的疲惫不堪。
这时有最新的情报传来,宇文泰的部队就在前面不远,而且好像正在休整,很多马匹被随便放在林间。
窦泰大喜,他命令部队赶紧打起精神继续赶路,等抓到宇文泰一定好好犒劳大家。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前沿部队终于到达了远望沟的最南端,眼前是一片叫做马牧泽的沼泽林地,草木繁密,地形复杂。
窦泰现在心里只想着去抓宇文泰,根本没把地势的变化当回事,催促部队继续往前走。等到大约有一小半人马进入泽地的当口,突然一声呼哨响过,四周霎时乱箭齐发,伏兵四起。
这里就是宇文泰安排好的包围圈。西魏精骑在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等人的带领下,从多个方向对没有防备的东魏部队开始了屠杀式的攻击。
窦泰见中埋伏了,顿时慌了手脚,他情急之下命令部队赶紧退回到远望沟口,打算稳住阵脚,背山迎敌。
可惜敌人不会给他这个时间。就在窦泰还在拼命整队的时候,李弼带领一支队伍直接穿插过来,把东魏大军拦腰切成两段,沟内的出不来,沟外的回不去。
西魏部队的人数虽少,但带队的都是当时的顶级将领,战斗力极其强悍,士卒们也都清楚现在局势,各个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窦泰虽然勇猛,这种情况下也顶不住了。他身边的将士纷纷倒下,自己也身受多处重伤。
眼见着西魏大军如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窦泰知道没希望了。在拼尽了最后的力气之后,他一咬牙,在马上横剑自刎。
高欢最得力的先锋,也是他的连襟,东魏的京畿大都督兼御史中尉窦泰就此魂断马牧泽。他的失败成就了宇文泰的赫赫威名,也成为东西魏实力对比的重要转折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注:各种史料中对小关的具体细节都语焉不详,此处做一下简单的整理和探讨。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可以绕过潼关的路线?
答案是存在的。虽然潼关是扼守东西交通的重要关口,但实际上在潼关的南边还有其它可以通行的小路。毛凤枝在《南山谷口考》中记载:“由潼关东南三十里之董社原西行……可越过潼关至华阴”。“由潼关东南之金陡关西行至远望沟,傍南原西行……亦可越过潼关至华阴”。这些路线基本都要经过潼关西面和南面一条名叫禁谷的深沟。《纲目集览》中记载:“潼关右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名曰禁坑,或称之为禁谷、禁沟”。《雍正陕西通志》中记载,“禁谷,一名禁坑,又名禁沟,在城南三十里,谷势壁立,望者禁足”。虽然禁谷要从南边绕远,而且很不好走,但依旧是潼关整体防御的一部分,所谓守潼关必守禁谷。后来唐代黄巢叛军攻破潼关,就是因为官军忘记把守禁谷,被敌人绕到了身后。
其次,小关具体指的是什么?位置在哪里?
潼关周边的协防关隘非常多,但正式名称都不叫小关。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小关真的是某个关隘的别名的话,那最大可能就是把守禁谷的禁谷关。比如毛凤枝《南山谷口考》中记载:“禁谷在潼关城南三十里,有禁谷关”,“禁谷关在城南十里,北魏宇文泰击窦泰即此”。艾冲在《古代潼关城址的变迁》中也认为:“晋代小关相当于唐代的禁谷关”。但问题是据《北齐书·窦泰传》中记载:“泰至小关,为周文帝所袭,众尽没,泰自杀”,这说明窦泰到了小关附近,而实际上禁谷关只是禁谷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位于麟趾塬西侧,离潼关只有十里,主要作用是控制从塬顶下到禁沟的路线,如果是从东方绕潼关南原杀过来的话,这里差不多都快到终点了,路上要经过很多关隘(所谓十二连城),窦泰不太可能孤军深入这么远。
还有一种观点,即小关并不是一座具体的关隘,而是指上面所述的禁谷。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解中写道:“小关在潼关之左,唐时谓之禁谷(这是从东方进攻者的角度来看的,关南为左,关北为右)”。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也写道:“关之左有谷,谓之小关”,“小关曰禁谷,亦曰禁坑”。这种解释似乎更加合理。
此外,史书上还记载宇文泰的部队在攻击窦泰军的过程中经过了马牧泽,而马牧泽是在华山牧马时候的休息场所,应该位于秦岭北麓附近,说明宇文泰向南边绕了很远的路。
综合来看,个人认为小关指的应该就是禁谷。宇文泰的行军路线大概是从麟趾塬西侧进入禁谷,南行三十里左右向东绕过潼关南原,之后视情况出远望沟偷袭窦泰,或在合适的位置伏击窦泰。
最后,宇文泰跟窦泰交战的地点在哪里?
窦泰是从风陵渡过黄河攻打潼关的,他的部队正常应该在远望沟北出口的西侧,如果他是在原地被偷袭的,就会被从远望沟出来的宇文泰切断东归的道路。而实际上窦泰军败之后,他的监军杜弼等人还是向东跑到了弘农。这说明战场应该在远望沟之内或者更远。《北齐书·窦泰传》也记载窦泰到了小关,因此窦泰应该是提前发现了宇文泰的部队,所以主动出兵进远望沟南下迎击,很可能已经到了禁沟的最南端。这也就是宇文深预计的:“窦泰躁急,必来决战”。
综上,宇文泰跟窦泰的交战地点大致应该在远望沟南端跟禁谷汇合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