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是中国清朝第六位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为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密建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基,年号乾隆。
乾隆皇帝一生创造了多项纪录,他是我国历史上统治国家时间最长的皇帝,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
也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八十九岁);还是历史上作诗最多的皇帝(共计四万多首)。
弘历自幼受祖父康熙帝宠爱,12岁时被康熙帝带入宫中养育,跟随多位名士学习儒家经典及历史典籍,学业进步很快。
雍正帝即位后,于雍正元年将弘历的名字写入传位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雍正八年,弘历辑成《乐善堂文钞》,邀请诸多当朝权贵作序,为日后继位进行了舆论准备。
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
弘历即位初期提出“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修正雍正时期的一些政策,强调为政以宽,与民休息,实行仁政。
他免去雍正十二年以前百姓所欠钱粮,减轻多项农业和商业赋税,改革了一些政策中的弊端,还兴修水利,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重视官员选拔和考核,对不称职的考核标准进行细致规定,并严厉惩治贪污官员。
他还将亲王宗室排斥在最高权力机构之外,形成亲王宗室不入军机处的制度。
为避免宗室干政,弘历抑制鄂尔泰和张廷玉两大政治集团的冲突,在鄂尔泰去世和张廷玉致仕后,逐渐清除了两党的势力。
乾隆六年恢复了木兰秋狝活动。他亲作表率、习武骑射,通过演习提高八旗军士战斗力,借助秋狝活动与蒙古王公贵族增进交流,密切了边疆地区和中央政府的关系。
坚持出兵平定贵州苗民因反对改土归流而起的叛乱。
他任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贵州巡抚总理苗疆事务,下令禁止清军滥杀,提倡以德济威。
乾隆三年叛乱被平定后,他下令“永除苗赋”,奉行“以苗治苗”政策,并在贵州推行屯田。
乾隆九年,因瞻对地区的部落聚众抢劫行旅,弘历命川陕总督庆复出兵进剿。虽清兵最终平定瞻对,但下瞻对首领班滚逃脱。
战后,弘历对瞻对实行加强管辖和巡查、严禁抢劫等政策,带来了该地区的长期稳定,但也留下了隐患,间接推动了第一次金川之役的爆发。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发兵袭取小金川并进攻邻近土司,四川巡抚派兵弹压失败。
乾隆十三年,弘历任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出征金川,后又派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前往前线指挥,但面对金川军的碉楼战术,清军屡遭失败。
张广泗将战败责任推给将领,请求增兵加饷,乾隆满足其要求后仍未见成效。
最终,乾隆以“玩兵养寇,贻误军机”罪名将张广泗革职交刑部审理,后将其处死;
又以“退缩偷安,劳师糜饷”下令讷亲自裁,庆复则被赐白练悬梁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