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历史上没有的高档营养品“椰乳精”

这时候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代食品——小球藻。

小球藻是一种球形藻类,直径只有数微米,体内有绿色杯状或板状色素体,种类繁多,生长于淡水中。

小球藻最初是用来当猪饲料的,粮食不够吃的这段困难时期,就有聪明人觉得猪能吃,人咋就不能吃呢?

1960年7月6日,《人民日报》的社论《大量生产小球藻》明确提出,小球藻不仅是很好的精饲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该社论还举例说有些地方用小球藻试制糕点、面包、糖果、菜肴、藻粥、藻酱等食品,清香可口。

还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婴儿,效果跟奶粉不相上下。

嗯?

咱先甭管别的,小球藻制作的食品,应该没有报纸说的那么好吃。

不然几十年后的网络购物上肯定卖疯了,根本就不给辣条崛起的机会。

简单介绍完代食品运动,再说说“粮食增量法”。

所谓“粮食增量法”或“增饭法”,东北的黑山县应该算是发源地。

1959年5月,该县大虎山卫星人民公社三台子副业生产队创造了“苞米食用增量法”。

先将苞米蒸到5分熟,然后拿去磨,磨成粉末后再拌水做成馍,最后再将馍蒸熟。

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1斤苞米可以做出2.5-2.7斤馍。

但是黑山县在推广这一“先进经验”时,有些干部群众对此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

“无土不砌墙,加水不能顶粮,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馍再多,也不过是多加些水而已。”

有的人甚至讽刺说:

“增量增量,米泡膨胀,饿坏肚子,撑坏膀胱。”

不过由于粮食紧张,这种“先进经验”还是在全国各地开始推广……

到了1960年1月上旬,在西安还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增量做饭法”先进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