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因一场战事之败便将你处死,天下人必心寒。”朱由检言道:“此次召你进宫,乃是要你妥善处置土改之事,务使天下百姓皆能得其所耕之土地。”
“莫看这土改事小,其阻力实大,然一旦克之,亦能为大明王朝带来可观之回报。”
朱由检道。张献忠之所以能攻克诸多城池,正因土改之事未能彻底施行。众多百姓不见前途,方使张献忠有机可乘。若土改之事伊始便得以落实,此等事必不致发生。
曹化淳虽已领会朱由检之思想,然其行事过于谨小慎微。若能增一位位高权重者,土改之事必能速成。欲彻底根绝农民起义,当予农民最优之生活,百姓实则只需温饱即可。张献忠与李自成既已现身,自当予以打压。
此等不正之风,断不可容忍。一方面需遣人打压此二农民起义之关键人物,另一方面亦须遣人安抚当地百姓。
毋庸置疑,最佳人选非杨嗣昌莫属。杨嗣昌身为当朝首辅,行事更具信服力。土改之事,交由杨嗣昌定能尽快决断。唯有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方可令天下百姓心安。昔日朱由检误入歧途,自是不愿重蹈覆辙。
杨嗣昌感激涕零,自己犯下如此大错,竟还能获皇帝陛下重用。此前心中阴霾尽扫,眼前所临又是一道道闪耀的向阳之光。
杨嗣昌的心湖,此刻已波澜不惊,唯有那份坚定如磐石的信念熠熠生辉。他暗自许诺,自此往后,将摒弃杂念,矢志不渝地追随这位君王的脚步,以铁骨铮铮之心,效犬马之劳,忠诚不渝。
而杨家府邸之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家眷们的心,悬于一线,焦急地踱步于厅堂之间,每一声更鼓都敲打着他们紧绷的神经。他们深知,皇权之下,荣辱皆系于一人之身,若杨嗣昌稍有差池,便是满门抄斩,无一幸免。全家人的命运,此刻皆系于那紫禁城中的朱由检一念之间,仿佛风中之烛,摇摇欲坠。
然而,就在这紧张至极的时刻,门外终于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句句温柔而坚定的“没事了,没事了,真的没事了……”杨嗣昌的声音,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笼罩在杨府上空的阴霾。他的话语,简单却饱含力量,三次重复,如同三重保障,让家人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这一刻,杨嗣昌的身影在家人眼中显得格外高大,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忠诚与智慧并存的力量,也让杨家上下重燃希望之火,相信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只要齐心协力,总能共渡难关,迎来家族的繁荣与安宁。
在这漫长等待的尽头,家人的心终于从焦灼的期盼中解脱,化作了一缕温柔的慰藉。杨嗣昌踏着春风归来的身影,如同晨曦中最温暖的一抹光,瞬间驱散了周遭所有的忧虑与不安。他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仿佛春日里最绚烂的花朵,让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湖都泛起了层层涟漪,那些悬而未决的紧张与恐惧,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天佑吾族,杨家之幸,皆因皇恩浩荡,陛下圣明!”杨嗣昌立于门扉之前,三叩九拜,每一声都饱含着对皇恩的感激与忠诚,以及对家族命运的无限感慨。这份激动,无需多言,已化作最虔诚的礼赞,回荡在空气之中。
而远方的战场,烽火未熄,战鼓犹擂。吴三桂将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初战告捷,其英勇之姿,如同划破长空的闪电,震撼人心。张献忠则步步退守,虽心有不甘,却也难掩败局已定之凄凉。在他的战略图谋中,胜利似乎曾近在咫尺,然世事无常,战局瞬息万变,胜利的天平已悄然倾斜。
此刻,杨家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但他们深知,和平的曙光虽已初现,但真正的安宁仍需以无数英勇将士的鲜血与汗水来扞卫。于是,这份喜悦之中,也夹杂着一丝对未来的期许与对战士们的深切敬意。在春风的轻拂下,杨家大院里,一场关于荣耀与牺牲、希望与坚韧的故事,正悄然上演。
未曾料想,他竟会在这片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与昔日风云人物吴三桂正面交锋,命运的笔触在此刻勾勒出一场宿命的对决。更令他心头一震的是,天雄军如同潜伏的猛兽,在一旁冷眼旁观,那锋利的獠牙随时准备撕裂任何敢于触及底线的存在。一旦他踏错最后那微妙的一步,那支铁血之师便会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将他的生命之舟彻底倾覆。
因此,这场战役,他步步为营,谨慎至极,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深思熟虑,不容许有丝毫的疏忽与闪失。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更是一场对生存本能的极致考验。
历经数日的血与火洗礼,张献忠的军队终是黯然撤退,重新退守蜀中那片相对宁静的土地。而吴三桂,尽管战意正浓,却也因粮草之困,不得不按下心中那份乘胜追击的渴望。毕竟,这连绵不绝的战火,正无情地吞噬着国家的元气与财富。
战争的天平,往往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想要一鼓作气,彻底改写格局,没有充足的物资与金钱作为后盾,无异于空中楼阁,难以长久。在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大地上,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难以言说的牺牲与代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