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精神

【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

这一次他真的倒下了,辛弃疾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

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仙逝。

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宏大志向,最终也只能化为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孤芳自赏。

……

之所以将辛弃疾比作最强打工人,并不是因为辛弃疾帮助皇帝完成了多少业绩,也不是因为他各行业精通的多才多艺。

而是他不论受到怎样的排挤,哪怕全世界都将他抛弃,都会不忘初心的坚持自己。

给朝廷打一辈子工不难,可给自己打一辈子工,并不容易。

因为即便时代承认了他的想法可行,可命运却也始终是——下次一定。

而对于辛弃疾而言,事业虐他千百遍,他待事业如初恋,他的事业不是利禄与功名,亦不仅仅是沙场秋点兵。

他的事业是精忠报国,是国家的复兴和统一。

辛弃疾这一生,他手摘过烽火燎原的狼烟,脚踩过鸟虫欢愉的农田。

尽管梦想坎坷崎岖,尽管人生颠簸多变,即便全世界都在排挤自己,却也忘不了最初的执念。

……

国非国,家非家,男儿不志强,何以是天下?】

评论区

网友A: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

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梁衡 《把栏杆拍遍》

小主,

网友B:宋朝是一个传奇的时代,硬生生将一位将军逼成了传奇词人

回复

(学文救不了大宋,学武也救不了大宋,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是不世出的全才。作为军事家的他不得其时,却造就了南宋词坛一座高峰。是词坛之大幸,南宋之大悲。)

(“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元朝着名救火大队长脱脱对稼轩的评价。)

(冠军侯背后有汉武帝,辛弃疾背后有谁?辛弃疾对它们来说始终是个“北人”,这是何其的悲哀。)

网友C:年少时的幼安何等雄姿勃发,看他以五十人入敌营生擒叛徒。“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披星戴月向未曾谋面的祖国赶去,不知道他会不会踌躇满志地预想自己以后的人生……

那时的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吧,他漫长的余生中留下来最多的,不是累累战功,而是怀才不遇的诗文……

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是“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

是“甚矣吾衰矣,叹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

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是“老来情味减,对别就,怯流年”

是“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可是哪怕到死前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北伐,还是“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网友D:每当神州陆沉,总有那么些人高呼着统一统一,直到血泪骨茬燃尽战火,直到盛世重开青山忠骨,直到悲愤欲绝身死难眠。

他们的血泪,便是历史的悲歌,是这片故土的魂魄,是这里的精神。

——————

所有人皆神色动容。这片大地分分合合,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人物,不忘心中志气,一心为家国的复起。

岳飞韩世忠等人皆眼眶湿润,同为宋人,且是武将,他们对辛弃疾的北伐之心再感同身受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