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斩楼兰心不平。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楼兰,好听,顺口,押韵,典型,知名度高[看])
(楼兰:老子当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楼兰背刺了汉一次,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要斩它[捂脸])
(能被写诗骂算有点实力了,好多小国家名字都没留下[看])
网友C:上学时只说李世民“天可汗”的称号,没有展开说,让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和周边民族友好相处得来的[不失礼貌的微笑]
回复
(啊,难道不是吗[无辜])
(唐朝确实和周边和睦相处啊[狗头])
(唐朝曾攻入拉萨,焚烧了吐蕃宫殿,唐代史官压根没记载,这件事是吐蕃记录的[微笑])
网友D:咱们讲的就是一个师出有名,败仗不得讲仔细点,让后世子孙鲨人不用愧疚。
——————
啊这……
各时空的史官们更是觉得委屈。
后人不要瞎说啊,他们哪里没记录胜仗了!!!
小主,
那些重要战役的分析记录也没比败仗少呀。但华夏历史渊远,若什么都要记上一笔,当成日记一样,那不是没完没了,当然要选重点来写呀!
翻一翻史书,华夏几千年来,多少精彩纷呈,绝处逢生的漂亮战役,这对后世又何尝不是一种鼓舞。
只不过,相比于胜利,失败更该谨记,只有铭记那些屈辱,才更有前进的动力。
知耻而后勇,史官们觉得,败仗更该详记才是。
或许,这就是后世课本中,对于那所谓的近代如此多笔墨的原因。
……
一些人听着天幕这样说,呵呵一笑。这么一说,好像确实如此啊,看看天幕的视频就可见一斑了。
什么靖康耻土木堡,被念了多少年,到后世了当时的皇帝还逃不过挨骂的命运呢!
哪怕报仇了还时不时拿出来念叨警戒,甚至那楼兰……
一些文人露出了不失礼貌的微笑。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楼兰后来改名为鄯善国,迁都扦泥城,向汉称臣,其原都城楼兰城则被汉军控制。
《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着名的“城廓之国”。
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有着整齐的街道,市场热闹,雄伟的佛寺、宝塔。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直至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从历史的书籍上消失。
汉初,管理西域诸国的匈奴官职叫“僮仆都尉”,当时的匈奴将西域各国当仆人来对待,地位极其低下。
建元三年,刘彻准备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派使者张骞遍访西域三十六国,尤其是想同位于中亚的大月氏结成联盟,欲东西夹击匈奴。
由于当时西域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白龙堆沙漠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而楼兰就位于前往两条通道的枢纽之地,因此,楼兰既是亚欧文明的交汇之地,更成为汉朝与匈奴人必争之战略要地。
匈奴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汉与西域的关系逐渐加深,常常与汉使者、商队发生摩擦。
元封二年,楼兰和姑师在匈奴王的授意下,派出部队截杀了汉使团,切断了“丝绸之路”。
刘彻知道后,怒不可遏。
元封三年,他派赵破奴率数万精兵进入西域。
当时号称西域最强国的楼兰,被赵破奴的七百轻骑击败,楼兰王也成为阶下囚,紧接着,姑师国也被汉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