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千古第一骈文横空出世

“袁将军六步成文,出口成章,老夫已是尽全力在记了。”

“但纸笔端上来的太晚了,前面的一些句子还是有些遗漏。”

“人家袁将军每走六步才说一句,这你都记不住,你是干什么吃的?”

立刻有别的家主叫嚷起来。

“亏你聂家还搁那天天自夸,什么论工书豫章第一,我看趁早把官职辞了,让人家真正写字快有本事的人当主簿!”

“就是,袁将军前面的几段,可是尽数我豫章千里美好风光的,这你居然还能给漏了!”

和聂氏不对付的强族大姓们立刻群起而攻之。

“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上缭之浦’是多美的意境啊,这句你没忘了写下来吧?”

“浅了,见识浅了!此文不止尽写我豫章之风景,还有抒情言志之意!”深谙文学之道的谌礼出声驳斥道。

“别吵吵,有这功夫不如都好好想想,先把这篇骈文补齐了。”

“就是,先把文章拼凑起了,再慢慢欣赏不迟。”

“这样的文章,我要拿回家供到祠堂里面去,这可是千百年来,第一次有人专门为我豫章写的骈文啊!”

众人七嘴八舌之际,喻氏长者已是奋笔疾书,完完整整将袁耀版的滕王阁序默写了一遍。

“喻老果然有过目不忘之能!我差点都把这茬忘了!”

“什么过目不忘,这叫过耳不忘!”

为了确保万一,众人拿着喻氏长者默写的,和聂主簿记下来的先对照了一遍。

“这些字都确保对着吧?”

“对不对的,改天登门找袁将军直接请教不就完了吗?”

众人也不吃饭喝酒了,直接把案几上的好酒好菜都推到地上,让下人拿来竹简和笔,开始抄写起来。

一场豫章强族大姓们为试探袁耀而准备的宴席,就这么变成了小学生抄课文的现场。

当然这些土着里面,也有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听不明白这篇骈文,也理解不了袁耀的抒情立意之处。

但见学问最高的喻氏长者和谌礼两人神情极为凝重,而且在场大多数人都对这篇骈文赞不绝口,这几个土包子也只能假笑着附和众人。

今天,对豫章郡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一天!

只要读过几年书,胸中有些许点墨之人,在读过袁耀版的《滕王阁序》后,都会手不释卷,赞其胜过所有骈文!

一时“洛阳纸贵”提前在南昌上演,实际上别说买不到本就珍贵的纸张了,就连一向供过于求的竹简居然短短几天就直接脱销了。

要知道江南之地不缺竹子,而豫章士人稀少,用作书写的竹简从来不缺,但就短短三天,市面上已经是看不到竹简了。

甚至有奸商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大肆囤积便宜的竹简,雇佣了一批寒门庶子抄写了十几大车竹简的《滕王阁序》,然后立刻分三路运往中原、荆襄、吴越之地去贩卖。

因为袁耀当时没有对此文命名,豫章土着们一合计,先将其暂称之为《豫章赋》。

众人请教袁耀时,袁耀也没异议,毕竟现在还没有滕王阁,这个丐版《滕王阁序》只能改个名字。

《豫章赋》后来一经流传到中土士族圈子,立刻成为了所有文士、名人瞩目的存在。

据说第一批运《豫章赋》竹简到中原贩卖的奸商,最高一份竹简卖出了一万钱的价格!

当然,现在的袁耀还没有意识到,这篇《豫章赋》会使他在中原士族中声名鹊起,会给他的形象带来多么大的提升和改变。

《豫章赋》横空出世的当夜,谌礼和徐宗就联袂而至,主动示好袁耀。

谌礼本就是博学之人,着有《书仪》十二卷。

徐宗则自命为豫章第一大儒,与当世大儒孔融交好。

两人是整个豫章郡除了喻氏长者外最为笃学之人。

因此在刘磐和袁耀之间,这两人更倾向于“腹有文墨”的袁耀。

袁耀也知道光是“腹有文墨”,并不足以让这两人背后的宗族势力倒向自己。

便是带着这两人,在自己军营中巡视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