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与后膛火炮相比,它的弹道弯曲,落角大,炮击死角小,很容易选择射击阵地。
再有,迫击炮的重量轻,结构非常简单,十分容易拆卸,能随时转换发射阵地,机动性非常强。
还有,迫击炮的制造工艺与材料,在现在的明末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难度,
当然了,最为主要的一点,迫击炮的射速非常之快,一次装填进去,就能直接发射,省去了退壳、闭闩、击发等动作。
可以说,迫击炮是非常适合明末时代使用的一种火炮。
虽然迫击炮没有后膛火炮的威力大,射程也不及后膛火炮,但却一点也掩饰不了迫击炮的这些优点。
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刘博源才选择迫击炮作为新式火炮的选择。
......
当日夜间,刘博源留住威武城。
趁着夜间休息时,刘博源将迫击炮与炮弹的图纸一同绘制了出来。
第二日。
刘博源拿着绘制好的迫击炮与炮弹图纸,找到了吴铁匠等人。
“诸位,这是本伯新绘制的火炮图纸与炮弹图纸,你们先仔细看看。若是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本伯询问。”
吴铁匠等人接过图纸,急忙仔细的看了起来。
在迫击炮的图纸上,是几大分解的部件。
其中主要分为炮管、炮座与炮架三大件。
炮管的长度,刘博源制定为三尺三寸,大概是一米一的长度,其炮管的口径为六十一毫米。(炮管长,射程就会远一些。)
炮座是一个铁制型圆盘,是用来承受迫击炮发射时的后坐力。
炮架则是三根铁制支架,用于支撑炮管的竖起,方便迫击炮的发射。
迫击炮的三大件,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根本没有多少的技术含量。
吴铁匠等人只是看了一会儿功夫后,就大致明白了迫击炮的制造了。
随后,吴铁匠等人再次看向了迫击炮的炮弹图纸。
在绘制的炮弹图纸上,画着一个形状如椭圆的炮弹,上面标注的炮弹口径,也是六十毫米。
整个炮弹,也被分为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