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子,刚收到王爷差人送来的一封信。”
“给我。”舒瑶睁开眼睛接过信封打开,看着后面倏地眼睛一亮。
信里后一张写着一大段话,大意是为贺皇上六十岁寿辰,户部奏请皇上开恩科取仕,泽被天下学子。
开恩科!
对啊,舒瑶一拍桌子,她怎么给忘了,“恩科”就是从康熙六十岁生辰开始的,既是头一个“万寿恩科”,也是恩科制度的开端。
本年是会试正科,殿试五月份结束,乡试在八月,各地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恩科乡试,完全来得及。
“冬青,让人去唤丰生和牧瑾过来。”他们二人在舒瑶到悠然庄的第二日也包袱款款来了庄子上。
原定是要去胤禛的庄子,但想到弟弟们也要来散心,舒瑶临时改主意来了自己的悠然庄。
“姐姐,这个点儿唤我们过来有何事要交代吗?”牧瑾坐在椅子上,猛灌了一杯茶水,缓解喉咙的干渴后问道。
带红萱他们在后山玩,嗓子都快冒烟了。
丰生落后一步,寻了椅子坐下,动作斯文又快速地喝完一杯茶,也将目光投向姐姐,等待回答。
“刚收到王爷的信,有一件事与你们有关,是好事。”舒瑶说着将信的第二张递给坐得最近的牧瑾,“你们可以看看。”
丰生凑过去与弟弟一起看。
第一张写的都是胤禛对舒瑶和孩子们的关心和想念,第二张写了朝廷近日发生的事。
原来三月十八是皇上六十岁寿辰,各省的学子从去年开始就纷纷向当地官府表示,皇上亲政以来,功绩斐然,请求皇上增开乡试,以传播皇上的恩德。
最初礼部以史无前例的理由驳回了各省提交上来的学子请求。
后来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掞听闻这件事,直接将这件事禀报给了皇上知晓,并表示,大清富有天下,皇上是不可多得的圣明君主,借万寿节施恩民众,可令百姓牢记皇上的丰功伟绩,由衷感激皇上的恩德。
读书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一致的心声皇上应当听一听,有利于皇上提升在天下学子之中的声望。
皇上被礼部尚书的这些话打动,作为帝王,谁不名留青史。
康熙如何不懂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但天下文人墨客众多,皇命也堵不住悠悠。
如今有机会让天下文人墨客意见统一广传他为盛世明主,这样的诱惑康熙如何会拒绝。
胤禛在信中简单说了朝廷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进展,
礼部同翰林院已经在商议制定增开乡试恩科事宜,不日皇上便会下旨。
短短的一页纸丰生很快就看完了,控制住激动的心情,抓着关键词问道:“若皇上当真下旨开乡试恩科,明年是不是也会增开会试恩科?那我们是不是不用等三年后了?”
舒瑶颔首,“按理来说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只开乡试。不然这恩科也没有太大意义,只是多一批举人而已,还是一样要等三四年才能科举出仕。”
“那太好了,姐姐,我想今天就回家去。”牧瑾站起来兴奋道,迫不及待想回家,丰生也欣喜地表示赞同。
“也不急在一时吧,陪弘历他们多玩两天再回去。”她也能多清静几天。
“那……好吧。”想想才来两天就回家,额娘见了恐怕还以为他们与姐姐闹不愉快了呢。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才来庄子上两天的丰生和牧瑾按捺急切的心情又待了两天后,再也待不下去了。
皇上于今日上午下了明旨,昭告天下,推行恩科制度,从今年起,以后凡遇皇上、太后万寿等重大庆典,朝廷便可开设恩科……
这道旨意一经发出,天下学子无不欣喜若狂,无数赞颂皇上恩德功绩的诗文飘向京城。
皇上看了这些诗文,心中畅快,感觉病体都轻松了许多。
除夕夜之后,舒瑶便隔三差五带弘旭进宫陪伴太后娘娘。
有了弘旭的陪伴,太后心情舒畅,胃口大开,身体一日好过一日,正在喝的补药太医也建议停了,皇上喜闻乐见。
弘旭为此又得了太后和皇上许多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