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背刺的多铎部彻底失去了回辽东的希望。
最终,多铎被明蒙联军围困在沙井。
多铎眼见补给断绝,突围无望,只能绝望地向明军投降。
至此,山西战场的战事完全结束。
明军以堂堂正正之姿击败南侵的多铎部,极大地震慑了陕甘宁等地残留的闯军。
因此大明和东虏在山西战事结束,大明北方的战事也接近尾声,整个北方,再无任何军事力量和大明军队抗衡。
三边总督范景文趁机颁布安民告示,劝告从贼的闯军放下武器,重新回归大明。
范景文的辛苦经营下,大明北方正在趋于稳定。
同时首相府对民生凋敝的陕甘宁等地大力赈灾,清缴山贼、招抚流寇、安置流民,把这些人重新变成大明的良善之民。
首相府准备明年在陕甘宁等地兴修水利,推广耐旱的农作物。
可以预见,在首相府强有力的干预下,大明北方的民生很快就能恢复。
说实话,大明之所以乱象不止,甚至在亡国的边缘走一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明政府对民间的掌控太弱。
士绅掌控的大明朝,一直奉行县官不下乡的政策。
县官是大明中央派遣的官员,县官代表的是大明中央的意志,县官若是对地方事务插手过多,地方士绅的利益怎么保证?
所以大明的县官本质上是一个税官,县官上任最重要的事不是治理地方,而是和地方士绅商量怎么收税。
能压住地方士绅的县官就能多收税,政绩就好。
不能压住地方士绅的县官,就算他治理地方的能力再强,收不上来税,也只能得到一个庸官的评价。
县官怎么样才能压住地方的士绅呢?
条件无非有二。
要不大明中央政府强势,要不县官自己强势。
大明中央政府强势的指标很简单,那就是大明中央掌控的军队是否强力,只要大明军队能在对内对外战争连战连捷,地方士绅势力自然不敢轻动。
至于县官自己强势,那就要看县官的个人关系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