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本来还万分担忧,怕食髓知味的皇太子沉迷于女色,真的给众臣众将来一出“君王从此不早朝”的大戏,那可就悲催了。
同样,他也担忧年轻人不知收敛,沉迷于男女之事,整日腻歪在一起的话终究会损伤了身体,也是对大明王朝的巨大损害。
他耐着性子等待了数日,计划着打算递个折子或者求见太子进谏,给皇太子讲一讲“青年人戒之在色!”的大道理。
结果还没等到他行动,朱慈炯已经召集众臣和众将,认真检查大军出征事项准备情况,并定下了最终的出征日期。
张煌言见皇太子如此自律,心中既是满意敬佩不已,但又生出另外一种担忧:如果殿下太不沉迷的话,那早日诞下龙子的进程,又会不会没那么顺利呢?
这个时候,张煌言觉得自己快要裂成两个人了,按照后世的说法,整个人快要“精神分裂”了。
不过好在皇太子还年轻,待过一年半载的,再催促他多纳侧妃之类的,广种薄收之下,总归会早日开枝散叶的。
且不提张煌言的小心思,朱慈炯这边厢已经和众将讨论了本次出征的作战战略战术,完成了出征前的最后一项准备。
时间到了公元一六六零年,康熙一年六月十六日,大军也到了必须尽快出发的时刻了。
有史以来第一次,朱慈炯竟然生出了不愿远行,只想停留在南京长留常驻的想法,果然应了那句话:美人恩最能消磨英雄志。
不过他深知大明的根基还远未牢固,无论是来自鞑子的威胁,还是来自西洋诸强的恶意,都有可能将大明陷入危机。
更深层次的考虑是,这样的大战他暂时还不能完全脱手,一是杨三水、姜光军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的能力需继续锤炼,更关键的是他自身的大战能力更需要提升。
还有就是,他需要把这支大军牢牢握住手中,除了对外的征战,消除大明内部敌对力量,也离不开大军横扫。
总结起来就是,批判的武器固然重要,但如果丧失了武器的批判,就会显得苍白软弱毫无作用。
更简练的总结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当皇帝不能手握枪杆时,往往容易“被落水”、“被自杀”!
朱慈炯的所有纠结难舍,都被聪慧灵秀的凌锦看在眼里,十六日这日的晚间,她虽然没有学习古代贤后盛装进谏,但她也严肃认真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