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品般若、土断禁区

雍凉风云 黄油之手 2274 字 1个月前

而被桓温所拥立的司马昱,在位不到一年就病逝,其妻王简姬被追尊皇后,也是出自太原王氏。早在永和四年(348年),二人长子司马道生被幽废,王简姬忧郁而死,其族叔王承被推许为东晋第一名士,族兄王述因袭父爵蓝田侯亦称王蓝田。

论辈分,王穆之的父亲王蒙是王简姬族侄,与王述之子王坦之同辈,王穆之算是王简姬族孙,王穆之的侄女王法慧又是司马昱太子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终日以酒浇愁,二十岁就故去。

竺法潜隐居剡山时,高僧支遁也到剡山沃洲小岭立寺,支遁二十五岁出家,精通老庄,佛学造诣也很深厚,研究道行般若,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般若学即色义,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可这些都不是重点,支遁幼年流寓建康时,同王蒙、殷融等名士往来,备受赏识。竺法潜与王敦、王导同辈,作为琅琊王氏硕果仅存的元老级人物,一举一动都受到各家士族关注,支遁放着支山寺不住跑去剡山,说好听的是切磋学问,其实就是受太原王氏委托,去盯住竺法潜。

司马丕继位后,邀请竺法潜时,也邀请了支遁,但在那之前,得知支遁要去剡县,任吴兴太守的谢安、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先后发出邀请进行拦截。支遁最后实在躲不过去了,途经会稽时与王羲之会面,受邀住到了灵嘉寺,稍后又得其资助在石城山建栖光寺,去山阴讲经传法,明明近在咫尺却兜了一圈才到剡山。

小主,

司马聃死前,王、谢两家甚至使出了进入桓温幕府任职的绝招,以逼迫朝廷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何充死后,司马昱就已总理朝政,到司马奕继位后,再度受封琅琊王,并进位丞相、录尚书事。

可此时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七帝的司马昱已经无力阻挠桓温了,说到底他只是善于清谈,以及和稀泥,书法也有一定水准,搞政治就是七窍通了六窍。士族出于利益压制皇权,皇帝不甘心解除了权臣身上本就脆弱不堪的束缚,不想权臣没心思去跟其他士族血拼,而是笼络其他士族将视线瞄向了皇位。

在剡山师事于竺法潜的弟子中,竺法友博通众典,随竺法潜学习阿毗昙经,一夜时间便能咏诵。竺法蕴善于经文解义,并能将佛理与玄学相合,最擅长讲解放光般若经。康法识不仅佛法精深,还以草书和隶书着称,师从王羲之的康昕工隶书、善画,与义兴太守羊欣齐名,但与康法识各自模仿王羲之的草书,竟不分高下。竺法济幼时便才华过人,文采不凡,着有高逸沙门传。

竺法汰奉释道安之命来到建康后,住在朱雀门外的瓦官寺,瓦官寺位于小长干,往东就是朱雀航,以及王、谢高门所在的乌衣巷。竺法汰身高八尺、风姿可观,本贯东莞郡,春秋时为东郓,莞为西汉时所改,原属琅琊郡,东汉末至建安初所设。

竺法汰在建康受司马昱所邀,讲放光般若经,司马昱亲至听讲,王侯公卿莫不毕集。这时候司马丕已死,在位的是其弟司马奕,进位丞相的司马昱带头翘班,这就能看出东晋朝廷中的大概风气了,跟同一时期主政前秦的王猛、前燕录尚书事的慕容恪相比,简直就是个渣渣废。当然,有士族高门掣肘,有权臣压制,司马昱除了和稀泥,什么也做不了,司马奕更是在做了六年傀儡后被废位。

竺法汰到建康前曾在阳口短暂停留,期间曾与桓温会面,邀请名僧集会,令弟子昙一驳斥荆州沙门道恒的心无义之说,双方引经据典道恒仗着口舌之利不肯屈服,释道安弟子慧远赶到后设难相问,道恒才败下阵来,心无义的传播至此停止,竺法汰所代表的则是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的本无异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