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苏也和王安石纠葛不清。赵旋对于三苏的看法很简单,苏洵就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小人,苏辙是中规中矩的官僚,苏轼则是绝世天才。
苏洵生长在富贵之家,从小游手好闲。他的两个哥哥都中了进士,他却是屡考不中,好在自家家境富裕,又娶了个同样家境富裕也贤惠的妻子。苏洵热衷于功名,但是水平有限屡考不中。直到四十七岁时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进京赶考才出现了转机。在京城,苏洵也不知道走的什么门路,居然找机会去拜见了文坛大佬欧阳修。
在欧阳修的家里,苏洵拿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文章请欧阳修品鉴。欧阳修见苏洵年纪也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带着两个进士的孩子来求教,就安慰性质的说了句苏洵写的文章立意独特。
在苏洵自己的刻意渲染下,借着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大名,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苏轼、苏辙两兄弟都考中了进士,使得苏洵也名声鹊起了,以至于宋仁宗也知道了。
宋仁宗于是给还不是秀才的苏洵,特批了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准备给苏洵一个职位,但是苏洵知道自己的水平,一次都没敢参加。但是不管怎样,能说会道善于滥竽充数的苏洵却在文人圈里混的风生水起了。
据说苏洵和王安石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欧阳修的家里。当时有人把苏洵的文章给王安石看,实在的王安石没给苏洵面子,说苏洵的文章纵横习气太重,“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
苏洵是小人,于是就写了那篇收录在学生教材《古文观止》中的《辨奸论》。文中骂王安石阴险毒辣,和正常人不一样,穿的是奴隶的破衣服,吃的是猪狗才吃的东西,蓬头垢发好像家里死了人似的。更令人不齿的是,苏洵的这篇《辨奸论》写于王安石母亲去世的时候。
苏辙倒是中规中矩的官僚,他为人性格谨慎、稳健,最高也当到了朝廷的副宰相。赵旋对他的研究不多,只记得他也评价李白说:“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评价王安石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不知其不可也。”
至于苏轼呢,他就是个天才!美食、旅游,诗词歌赋什么都会,还什么都精通。但是他思维的跳跃在文艺界那是如鱼得水,但是放在官场就多少有点不合适了。
王安石当政时,富家子弟苏轼不知民间疾苦,于是反对变法,结果被王安石贬;后来司马光当政了,他才看懂了民生的艰难,又反对司马光全面取缔王安石的变法,又被司马光贬。当然,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苏轼还是一个率性真实的人。
王安石在1050年二十九岁时写了《登飞来峰》,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在1084年四十七岁时写了《题西林壁》,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人都是文坛大家,两首诗的意境也差不多,不过一个是站在高处眺望大地苍生,一个是身在山谷欣赏溪水幽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