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皱了皱眉头,看向朱标:“这两日倭国的船只的确是回来了,应该也能带来万余人,但是除了煤矿那边,咱大孙现在所建的那个铁道也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贯穿南北,人手可还够用?”
“山西等地正好也有些矿产,在那里的倭工也很多,反正倭工半年一换岗位,接下来应该是去修铁路,但是修铁路的那部分倭人才刚刚换过,而且派去北方修缮长城、堡垒的也还没到时候。不若将这批人用作梳理河道用。”朱标皱着眉头,虽然轻而易举就决定了数万人的去向,甚至这些人能活下来多少还不一定,但终归死的不是明人。
只要不是大明百姓,对于朱标来说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来到大明的倭人一般只有几个去处,一部分是最好的,会被朱雄英留下耕种土地,但更多的是扔到山西、唐山等地开采煤矿铁矿,还有一部分负责北方防线的建设,前不久因为要修建贯穿南北的铁路网,又需要大批的倭奴。
这其中北方是倭奴最终的归宿,毕竟大明每年都要对草原进攻,在边境囤积了大量的军队,而倭奴最终会在这里,实现其最终价值。
当然这么多的倭奴,朝廷上下当然都是知道的,但是满朝诸公没有一个会跳出来说这不符合圣贤之道。在老朱的朝堂上当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臣子。
在巨额利益的刺激下,所有人一致认为,为大明不断奉献的倭国,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附属国。
当然若是什么时候,倭国反应过来,不是那么想要听话的话,不说远在倭国的秦王朱樉在一步步蚕食倭国的上层,就说在广东、福建等地经年操练的数十万的水师们,就足以再起有苗头的时候瞬间将其镇压!
哦当然,大明的史书上当然不会记载一船船从倭国运来的金银是如何丰富大明的钱币体系,也不会记载到底有多少满载倭奴的船只来往大明。
大明的史书上只会记载,大明对于北方的赈济,对于黄河清理的工程、九边不断修缮扩建的防御工事,以及会成为未来经济命脉的铁路。
而这都是洪武大帝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