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代的时光如同奔腾不息的河流,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一路乘风破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时代的浪潮总是不断涌起新的挑战,翠谷村也不例外。
这一年的春天,阳光似乎比往年更加明媚,照得翠谷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暖融融的。
王大山站在村头,望着田间地头已经开始忙碌的村民,心中却隐隐有着一丝忧虑。
最近,他听到了一些风声,周边地区的一些村子也开始效仿翠谷村,发展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这让他意识到,翠谷村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王大山来到了村里的会议室,召集了所有的村干部开会。
“乡亲们,咱们翠谷村走到今天不容易,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问题。”
王大山看着大家,神情严肃,“周边的村子都在学我们,我们得想想办法,怎么才能继续保持领先。”
一位村干部说道:“王支书,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呀,手工艺品和农产品都有了稳定的销路,还能怎么突破呢?”
王大山摇摇头:“不能满足于现状啊。我们的手工艺品,虽然有了创新,但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我听说现在城里流行一种叫做‘艺术展览’的活动,很多艺术家会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展示,还会有很多人去参观。我们能不能也把手工艺品办一个类似的大型展览,不只是在我们这里办,要办到大城市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手艺。”
另一位村干部皱着眉头说:“王支书,这恐怕不容易啊。办展览要花很多钱,而且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效果。”
王大山笑了笑:“我知道有困难,但我们不能怕。钱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找一些合作商赞助,也可以向上面申请一些支持。至于效果,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手工艺品质量和创意。只要宣传做得好,一定能吸引很多人。”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王大山接着说:“还有农产品方面,我们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虽然不错,但不能只满足于给他们提供原料。我们要自己掌握更多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打算派几个年轻人去学习更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回来后我们自己建一个更高级的加工厂。”
会后,王大山立刻开始行动。
他先是去了县里,找到了相关部门,说明了翠谷村的想法和计划,希望能得到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帮助。
县里的领导对翠谷村的发展一直很关注,听了王大山的汇报后,表示会尽力支持,还答应帮忙联系一些可能的赞助商。
从县里回来后,王大山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挑选去学习食品加工技术的年轻人。
他在村里张贴了告示,说明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和重要性,很快就有很多年轻人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