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莫日根的死亡,淮南西路的军事集团也宣告全军覆没。莫日根麾下的四万军队被共和军全部消灭,而他所掌控的五万工人集团也被共和领地顺利接收并融入其中。至此,共和领地已经成功占领了全部的目标地盘,接下来的挑战将是如何对抗元朝的反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得知苏星云反叛的消息后,被方国珍起义军搅得焦头烂额的元朝朝野,更是感到雪上加霜。如今,朝野上下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之中,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是先剿灭方家军还是先剿灭共合军。一方观点认为,应该集中全力先剿灭实力相对较弱但口号激进的方家军;而另一方观点则坚持认为,共合军的实力更为强大,潜力也比方家军更大,因此应该优先剿灭共合军。这场争论在元朝朝野间持续发酵,成为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关键时刻,脱脱宰相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力。他毫不犹豫地直接拨款,并调集中书省的八万军团南下,同时命令河南江北行省出动五万人马,总计十三万大军协同作战,共同进攻江南的反贼。
脱脱此次剿匪的策得到了迅速的执行,没有任何人敢于从中作梗。江南的两个反贼——一个扬言要杀光蒙古人,另一个则主张直接没收大量土地——这两方都严重损害蒙古上层贵族的利益。为了将国家财力集中用于围剿反贼,脱脱果断取消了每年给予蒙古贵族们的福利。令人意外的是,面对这一举措,每一个蒙古贵族都选择了沉默,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此时,占领淮河南岸全境的共和军已经暂停了前进的步伐。何成接到苏星云的命令,明令禁止跨过淮河继续进攻。因此,何成调整了战略,由原本的进攻转为防御,确保现有阵地的安全。
苏星云本人则坐镇中央,全面负责后勤工作。他深知战争的巨大消耗和领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在当前的形势下,战线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向北推进了。仅仅是北方军团几万人的物资消耗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目前依靠四轮马车尚能维持供给。然而,一旦军团越过淮河进入淮北作战,领地的供给线将难以支撑。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何成决定只派遣两个骑兵旅共计一千二百人前往淮北进行有限的作战行动。至于北边的元朝反扑部队,他们只能被迫在淮河以南地区进行歼灭战,以避免战线过长导致补给线崩溃的风险。
苏星云站在全局的角度,意识到,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不仅仅在于后勤供应问题。事实上,对新近占领的土地,他们也已然达到了掌控的极限。如果继续盲目扩张,那么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必然会出现军队部署的空档,这无疑会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
此时,蒙古人的骑兵数量依旧庞大,且各个省的蒙古军团也开始纷纷集结部队,与共和军形成对峙之势。这些蒙古军团就像一群狡猾且凶狠的狼,一旦共合军稍显败象,他们便会如同潮水般蜂拥而至,企图一举吞掉共合军。
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在蒙古军团这群饿狼面前暴露出任何防御空档。一旦被敌方军队抓住这个空档,一支骑兵突入其中并进行大规模破坏,不仅会导致新占领地区的秩序建立被严重延迟,甚至整个后勤线都会面临被切断的危险。这样的后果是苏星云所无法承受的。
基于以上考量,苏星云决定,目前只占领相当于后世整个安徽省面积的地盘。这样既保证了共合军能够稳固地控制已占领的区域,又避免了因过度扩张而带来的潜在风险,稳步推进共合军的扩张进程。
既然当前的战略计划已经实现,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如何妥善地结束这场战争。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满清初期对抗明朝时的策略。回顾历史,结束战争的关键前提在于直接消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正如野猪皮(努尔哈赤)所做的那样,他通过直接消灭了明朝会剿的四十万部队,从而成功迫使明朝转入战略防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