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统一之战与神秘的飞升

经过十年的和平岁月,共和的人口迎来了显着的增长。在充足粮食的支撑下,原本的四千万人口激增至六千多万。这一变化给共和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为这些新增的孩子提供义务教育。为此,原计划的统一战争不得不暂时搁置。

与此同时,明玉珍已成功整合巴东地区,方家军也稳固了福建和北广的事务。这两股势力开始结盟,企图仿效孙刘联盟,实施三分天下的战略。然而,共和政府对他们的动向并未给予过多关注。毕竟,这两家势力加起来的人口也不过八百万,对共和而言,解决他们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苏星云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等待元朝灭亡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成熟。他相信,只有当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共和才能从教育经费中腾出资金,投入到统一战争中去。

得益于过去十年的技术进步,合成氨工业得以诞生。稳定的电动机器逐渐普及,高速蒸汽船也开始在大洋上崭露头角,取代了传统的飞箭船。在蒙古草原上,共和军队不断修筑堡垒,铁路也紧随其后延伸开来。包头钢铁厂建成后,吸引了二十万共和工人常驻于此。此外,一部分主动融入的蒙古人也与共和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大牧场放牧业,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引导下,留守的蒙古族最终选择彻底内附于共和。随着工业扩张的不断推进,蒙古人也逐渐融入了共和的社会体系。

此时,苏星云已经穿越时空三十三载。尽管他的容颜依旧保持着十七岁的青春模样,但他深知自己需要为后人树立榜样。于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退休。

在退休之际,苏星云召集了共和政府的高层领导进行交接工作。他郑重地宣布:“蔡刚将成为共和新一任的最高领袖。我相信他能够带领共和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蔡刚对此表示深深的感激和坚定的决心:“感谢苏先生的信任和支持。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守护共和的繁荣与稳定。”

就这样,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苏星云正式卸任最高领袖职务,而蔡刚则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共和政府决定对盘踞在中华西南的方家军和明家军发起最后的总攻。苏星云集结了40万精锐部队,对方家军和明家军这两股势力进行了全面剿灭。尽管这两家的军队刚刚完成从步枪向后装激发枪的升级,但共和军队已经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半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尽管坦克还未研制成功,发动机问题频发,但迫击炮的大量使用仍然给予了对方沉重的打击,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差距。

西南地区的战事结束后,共和军队迅速转向吐蕃和新疆方向发起进攻。到了1374年六月,共和军成功占领布达拉宫,解放了农奴,并废除了西藏佛教,这一举动引发了西藏人的强烈反抗。农奴们在获得解放时感到迷茫,共和政府向他们宣传藏传佛教是骗子的洗脑行为,导致西藏出现了信仰崩溃的情况。尽管有几名大法师拥有神通,他们的念力甚至能与苏星云相媲美,但在苏星云强大的意志面前,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开,远赴印度。

统一战完成后,苏星云感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离开了。此时他的识海空间已经扩展到一个巨大的立方体,足以装载百万吨物资。在考虑带什么离开时,苏星云决定优先带走工业设备,包括完整的钢铁生产线、各种机床、三酸两碱制备设备、金属制作配方以及一台5000吨的水压机。此外,他还带走了发电机组、电解设备和制药设备。为了确保未来的发展,他还带走了2000吨黄金和一个团的轻武器装备。

苏星云仔细清点了一遍所需物品,确信这些足够支撑一个小工业区的运作了。公元1374年末,上百位共和高官和苏星云的好友齐聚武当山后山,见证他即将进行的“武碎虚空”。苏星云环顾四周,抱拳说道:“各位,我要走了,也许以后再也不回来了,请大家保重。”在场的人听到这话都愣住了,他们不明白“武碎虚空”是什么意思,更不相信一个大活人会飞升。有的人甚至以为苏星云得了癔症。

不再多说,苏星云联系主神,顿时一道白光闪过,形成了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围观的人这才意识到苏星云可能真的要离开了,顿时感到还有许多话没来得及说。然而,苏星云已经迈入了那道光芒之中。

目睹苏星云神秘的离去,在场的人都震惊不已。过了好一会儿,陆海才喃喃自语道:“这大概就是中华五百年一出的圣人吧。”在场的人回想苏星云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纷纷表示赞同。苏星云的离去被深深地隐藏了起来,但他所做的一切却深深地烙印在这个位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