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里当然姜笙的要多一些。
有三百块,相当于很多人一年的工资了。
秦野的信封里有一百二十块。
这也是挺大的一笔钱,而且现在上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补助。
如果是普通人,靠着这些钱,是完全能把大学读下来了。
外面的人看姚副局长等人走了,一窝蜂涌进来里,秦母关门都没来得及。
“天,还有奖金!”
那信封就在炕桌上,一下子就看见了。
“所以说读书肯定能赚钱啊。”姜笙拿着信封,“现在政策好,以后只会越来越好,不止是男孩子,女孩子读书一样是划算的,哪怕她们以后要嫁人,难道就不管娘家了?而且读了书,出去见了世面,嫁在城里的机会大得多,也能拉拔家里的兄弟们,家族不就一步步起来了?”
姜笙早就想说这个话了,可她知道不会有人听,农村让闺女读书的人家太少了。
整个大队,除了秦家,大队长家和支书家,几乎都没让闺女去读书。
“省状元很难,但你们看着,大队长家的妞妞,我家的小妮,后年绝对能考上大学!”
大队长和支书在忙,现在也在人群里,还有妞妞和秦小妮她们。
两人眼睛亮晶晶的,虽然面对大家各种各样的目光还是紧张,但她们努力的挺起胸膛。
“自己家的孩子,不管儿子女儿,难不成还比不上外人?读书是一项稳赚不赔的投资,我们穷人家改变命运最公平的出路,现在高考恢复了,山沟沟里飞出去的凤凰绝对不在少数,如果大家相信我,不管儿子女儿,都一定要送到学校去,咱们不求大富大贵,但总不能一辈子每个追求,一代又一代的在土里刨食吧?虽说农民是最光荣的,但也累啊……”
姜笙其实不想管那么多,可有句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虽然用在这里不太合适,但她看了好多重男轻女的家庭,看过很多孩子趴在学校门口,听着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眼里流露的是羡慕。
大家听到她的话,渐渐安静下来,许多人脸上若有所失。
“再者,就算考不上大学,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含金量那也不一般,城里有招工的机会,人家就会要求学历,万一考上了呢?工人就不光荣吗?”
姜笙的话也不算洗脑,实话。
对于穷人来说,特别是大山里的人,读书就是改变命运唯一,且最公平的路。
“你说得倒是好听,读书那么花钱,谁像你们那么有钱?”罗寡妇习惯性的说了一句。
姜笙还没说话,秦母就拉下脸来了。
“你爱听不听,我儿媳妇好心和你们说这个,又没拿你们什么好处,她不也是想着大家越来越好?不然关她什么事?我们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再说了,你没钱就闭嘴,你不听有的是人听。”
罗寡妇知道如今的秦家更是今非昔比。
不说姜笙,秦野已经成了秀水大队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