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粟特胡商,定居自治,向突利进贡,给突利很多方便。
粟特胡的定居点在这边也越来越多,尤其在洋河与清水河交汇一带,没河岸许多村落。
武怀玉倒不遗憾没看到夏日的金莲川花海,他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粟特胡人,突利近两年从以前常驻的张北,迁到更北的金莲川,可以视为中原唐朝已经崛起,突利不敢太靠近长城,有几分避其锋芒之意。
而此时幽州的官方档案里,北燕州的西北,也就是张家口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户籍人口登记,但按高十二她们所说,这里其实有很多人,而且主要是粟特胡,甚至有些突厥小部落。
这就跟原来山后高家他们一样,但不同的是,粟特胡他们是以经商为主,在洋河、清河交汇,紧邻长城的那个交通自然结点上,经商贸易,搞作坊建仓库,甚至也有自己的农庄。
这些人每年的贸易量挺大,但幽州没收过一文钱,北燕州也没有将他们纳入户籍管理。
就是一群治外之民。
他们的各定居点有自己的首领,一座拜火教的祆寺,就是周边定居点共同组成的社区中心,每个社区也有自己的商团。
萨保商团既是一个拜火教团体,也是一个商人团体,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位共同推举的首领萨保,后来往往成为世袭,比如凉州武威最大的萨保,便是安兴贵家族世袭掌握。
萨保下一般有个三人的管理班子,祭司、护卫长和一个秘书。
这些粟特人社区本质上来说,就是他们东迁的殖民开拓地。
大部份粟特人,都是在魏晋时期大量进入中原北方的,晋人所称的羯胡,也称杂胡,其中大量都是粟特人。
魏晋以来大量胡人迁居河北,改变民族构成,影响当地风尚,堪称河朔胡化。
其实不仅中原北方如此,草原也是一样。
如今的突厥汗国里,也有大量的粟特胡。
现如今整个河北诸州,包括北燕州以及辽西的营州,都有许多这种粟特胡的定居点,他们也在州县城定居以及贸易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