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感谢曹丕

身在帝王家,本来就没有亲情可言。自古以来,为了权力而引发的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等悲剧数不胜数,曹魏虽然苛责宗室,但却没有上演骨肉相残的悲剧。从这个角度讲,曹丕父子算得上一代仁君了,但是他们也让那些诸侯王活得很憋屈、难受,仿佛不像是一个诸侯王,

诸侯王的风光时刻还是要数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前了,那日子要多快活有多快活,有钱有人,甚至不用看天子的脸色,若是实在不服气,还可以起兵清君侧!

虽然曹叡大体上也延续了曹丕严格限制曹魏宗室的政策,但是也颁布一些政令来放松桎梏。可以说曹叡在位时期,对曹魏宗室的政策已经出现风向上的转变。

曹丕对曹魏宗室可以说是严防死守,将诸侯王都限制在封国,禁止他们随意走动。

在太和五年,曹植因为实在太过思念亲友弟兄,委屈不能自已,向曹叡上《求通亲亲表》,希望曹叡能够放松对曹魏宗室的禁锢,至少是在人伦交流上。

曹植的请求终于得到曹叡的认可,同年曹叡下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相比曹丕,曹睿还是有些心软啊,若不是心软他也不会给司马懿更进一步放权。

在次年,即太和六年,曹叡又改变曹丕以县为国的政令,将各个诸侯王又从县王提升到郡王。

而且相对于曹丕时期诸侯王迁徙封地频繁的情况,在曹叡时期也有所缓和,大部分诸侯王还是能够长期留在自己的封国里面。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曹叡在生活方面对各诸侯王有明显的优待。

而在政治方面,曹魏诸侯王虽然仍然是有名无实,没有所在封国的政权和军权,仍然遭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但也有提升的表现。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曹叡对待燕王曹宇的态度,曹宇从青龙三年到景初元年一直留在朝中,到景初二年再次被征召入朝,显然是曹叡是对曹宇有所期待的,可惜后来曹宇不争气啊,又没人替他说话,

在同年曹叡病重,首先想到的托孤大臣就是燕王曹宇,而非后来的司马懿,以曹魏宗室作为托孤大臣,这应该可以视为一种明显的信号。

如果曹宇能够成为托孤大臣辅佐曹芳执政,那么曹魏宗室的政治待遇或许还会有所提升,而他想“换人”的想法也没现在这么容易实现,不过这些只能停留在假设当中。

因为在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的影响下(孙资、刘放的理由之一就是“先帝诏敕,藩王不得辅政”),而曹叡也不敢违背父亲立下的规矩,思前想后最终曹叡便只能弃用曹宇,改用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和司马懿并没有提升曹魏宗室地位的举动和动机,毕竟若是宗室的地位提高了,那必定会对他们的权力多加掣肘、干预,

而曹丕所立下的这些规矩最终还是便宜了曹爽,使他能够没有过多宗室阻力的换人,现在便只差一个合适的人选了,毕竟他的功劳、威望是够了,若放在以前那肯定是不行的,曹爽心道这一切都得感谢曹丕!

若是日后有空得去阳陵拜谒一番才是啊,不过也得守好洛阳,不能让人再如司马懿那般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