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比不上的繁华,五都之首洛阳

小主,

将家乡故里作为都城,堪称不少豪杰枭雄的“一贯操作”,想不到吧?此时的曹操便有了如此开创性的举措。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在灭秦之后定都家乡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并扬言“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明太祖朱元璋也将家乡凤阳作为明帝国的中都,并发动数十万人大兴土木(终因耗费巨大而半途而废)。

作为曹氏宗族(包括夏侯氏)的“龙兴之地”,在此建都自然也没有太多意外之处。而曹操去世之后也是安葬在谯城的,可算是叶落归根了。

除此以外,地处淮河流域的谯城往南就是东吴政权的控制地盘,曹魏南下对吴作战时候,谯城还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在此建都,也起到了巩固南部边防前线的作用。

曹魏这个分裂时期的“半一统”政权,之所以设置了五座都城。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考量,要向天下“展示”其从故乡起兵到一统北方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并树立其“代汉而立”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其次更是军事方面的原因,曹魏虽然在三国时期地盘最为广阔、实力最为强大,但也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无论是吴蜀两国结成的“坚不可摧”的同盟战线(当然更不乏大打出手的时候),还是西面北面勇猛彪悍的游牧民族,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可以说是长期处于多线作战、疲于奔命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政权与其说是设置多个首都加陪都,倒不如说也是同时构建了多个军事基地和战略要塞,以便达到利于战事、便于用兵的目的。

而从后来的实际效果来看,曹魏的“五都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曹魏在军事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曹魏施行的“五都制”在日后的历史上不止一次的被后世王朝政权效仿采用(也有说法认为春秋齐国最早创立了“五都制”)。

而渤海、新罗等国,也都曾不约而同的施行过“五都制”(当然地盘更小了,只能算是“微缩版本”),从中也可看出“五都制”对于后世以及周边小国的深远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