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权坚决不改口,支谦只好无奈的道:“仆遵旨。”众人即使身处后院耳边还不断传来大雄宝殿之中一众僧人的梵唱之音,
“阿、多、波、左、那、逻、坨、婆、茶、沙、缚、哆、也、瑟吒、迦、娑、么、伽、他、社、
锁、驮、奢、怯、叉、婆多、壤、曷摆多、婆、车、娑么、诃婆、磋、伽、吒、弩、娑颇、娑迦、也娑、室左、宅、陀………”
梵唱之声经久不歇,自今日起便是建初寺每日必有的旋律了,
支谦除翻译外,还作了合译和译注的功夫。
他曾将所译有关大乘佛教陀罗尼门修行的要籍《无量门微密持经》和两种旧译(《阿难陀目怯尼呵离陀邻尼经》、《无端底总持经》,现已不存)对勘,
区别本(母)末(子),分章断句,上下排列,首创了会译的体裁(后来支敏度的合《维摩》、《首楞严》,道安的合《放光》、《光赞》,都取法于此)。
支谦自译的经也偶尔加以自注,像《大明度无极经》首卷,就是一例。这种作法足以济翻译之穷,而使原本的意义洞然明白。
支谦又深谙音律,留意经文中赞颂的歌唱。
他曾依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可惜在梁代以前早就失传了。
后来连《共议》一章梵呗也绝响了,现在只能想像那三契或者即是《无量寿经》里法藏比丘赞佛的一段和《瑞应本起经》里天乐般遮之歌及梵天劝请的两段而已。
他这一创作对赞呗艺术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被称为始制梵呗的陈思王曹植,可能是受了般遮瑞的启发而有《瑞应本起》四十二契的巨构,成为学者之所宗。
梵呗是什么呢?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音声修行法门,最早是由曹子建的鱼思梵呗开始的,到如今也才过去十九年,算是一个很新的东西,
虽然也有外来的胡呗,但在汉地也没人愿意使用,主要是语言不通,
自佛教传入至三国时,来自印度、西域的一些高僧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的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
当时尚在北方的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
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多罗也是西域人;月氏人支县南“裁制新声,梵响清美”,传“六言梵呗”于后世。
“原夫经震旦,夹译汉庭。北则些(法)兰,始直声而宣剖;南惟(康)僧会,扬曲韵以讽通。”(宋赞宁《宋高僧传》)他们所传梵四,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因此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
魏明帝曹叡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他在游览境内的渔山(太和三年曹子建被封为东阿王)时,
闻空中有一种梵响,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有所悟,乃摹其音节,根据《瑞应本起经》写为梵呗,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曹子建既精通音律又善于论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