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平公二十五年(公元前456年),齐平公卒后,其子齐宣公积、孙齐康公贷相继即位。
齐康公二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事件发生,周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由于齐康公继位后,沉溺酒色,不理政事,田和遂在齐康公十四年(公元前391年)将其迁到海边,只食邑一城,用以祭祀祖先。
齐康公十七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会魏文侯于浊泽(河南省新郑市境内),求为诸侯,魏文侯报与周天子及各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
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正室,开始纪元年。
齐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吕氏祭祀断绝。
田氏终于占有齐国,到齐威王时,齐国称霸诸侯。
至于晋国,则是一步步被六卿蚕食,最后变成空有霸主名头的空壳,晋国六卿制度本质是军事贵族联盟,君权衰微时君主和拥有封地、私产、亲兵部曲的军事贵族联盟,君主为军事贵族的合法性背书,军事贵族则名义上效忠君主。
晋国不用重大利益封赏公卿,公卿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晋国就无法称霸。
晋国封赏公卿,公卿长期掌权又会下克上。
春秋时期绝大部分的人对周王室和旧社会依然心存向往,权力仍然把持在国内各大贵族集团手上,诸侯王自身的权力并不集中,也没有可以进行长期战争的强大军队,
晋国国君,君权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控制的人口越来越少。
其根源是分封制导致,但是晋献公时期晋国就进行了改革,首先是除掉公族,公族的土地就归了晋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