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简陋,却也人声鼎沸。竹堑城不仅盛产粮食、煤、铁等全世界都缺的紧俏产品,更有大量的竹制品、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但是却没有棉花、盐等生活物资。

所以就有了这些商行的商船从竹堑城拉着粮食、煤、铁、甘蔗、糖去鹿港售卖,再从鹿港拉回瓷器、布匹、盐、茶叶等物品回到竹堑城里贩卖。

上岸后,从岸上的劳工身上就能看出,这里的百姓和鹿港的百姓的差距。这里的劳工大都赤裸着上身,就算是有衣服穿的,也都全部打满了补丁。

他们面色蜡黄,身瘦如柴。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根据船员所说,整个竹堑城大概有七八万人,有一半是地主家的佃户,他们分散在竹堑城四周的村子里。

剩下一半要么是小商小贩,要么就是流民,要么就是商行的劳工。而这河岸的劳工一天只能赚到20文钱,钱隆时期,1两银子是1000文钱也就是一吊钱,这里一斤陈米得10文,一斤新米15文,一斤面粉20文,一个鸡蛋2文,可想而知,一天20文怎么养活一家老小?就这好歹还是有活干的,听船员说,竹堑城里的无业游民比比皆是。

朱子明等人没有在河岸逗留,他们径直往竹堑城的方向走去。

离开河岸不远开始,路两边就出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林。这些竹林有野生的,但是大部分是人为栽种的。种的这些竹子是为了保卫官道,就连竹堑城都是竹子做的围墙,而不是石墙。所以竹堑城的条件可想而知。

顺着官道走了二里多路,众人就看到了竹堑城的北城门。竹堑城也就是淡水厅,竹堑城并不是传统的方形城镇,而是圆形。整个圆形城镇,四周遍植竹林,有东西南北四门。

朱子明等人从北门入城,说是城门,也就是用竹子编成的栅栏,门口有七八名官兵把守。来之前朱子明就已经打听清楚了,整个竹堑城,只有一千绿营兵,并未设立官府。

驻扎绿营兵也只是为了预防流民发生暴乱。这一千绿营兵由千总袁四翁统帅,兵营设在城西。

进城并未遇见问题,整个竹堑城每天进进出出的生人并不少,驻守城门的官兵也是慵懒至极,只要没有暴乱,就躲在一边的凉亭里喝酒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