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果然是年轻俊杰,难怪能得相国器重。”
杨业谦逊道:“司徒公过奖了。”
王允随即逐一为杨业介绍在场宾客。
黄门侍郎荀攸微微颔首,眼中透着睿智的光芒。
议郎郑泰微笑着向杨业问好,长史何颙神色冷峻。
侍中种辑和越骑校尉伍琼,也纷纷向杨业致意。
杨业一一回礼,心中却更加警惕起来。
他心中暗自苦笑,自己此刻确实是进了“贼窝”。
这些人可都是反董急先锋,一个个奋不顾身,不惜以命相搏那种。
杨业微微垂首,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平静。
王允举起酒杯,慷慨激昂道:
“方今天下,神州鼎沸,正是需要年轻俊杰站出来,匡扶汉室之时。”
“诸位当砥砺而行,共勉!”
众人纷纷举杯相应,杨业也举起酒盏,一饮而尽,心中却满是壮志豪情。
王允看向杨业,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建成击退关东诸侯,为朝廷立下了不世之功。”
“要是朝堂上多一些这样的臣子,天下又怎么可能乱起来。”
杨业连忙拱手,谦逊道:
“司徒公过奖了,河内作战非我之功。”
“我只是看吕布不顺眼,故意抢他的功劳。”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复杂的局面。
这些人对董卓恨之入骨,而自己如今却被视为董卓的亲信。
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杨业暗暗告诫自己,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应对每一个人、每一句话。
王允目光紧紧盯着杨业,再次开口道:
“建成也是性情中人呐,今董公欲迁都长安,建成有什么看法呢?”
杨业心里瞬间明白,这果然是王允的试探。
此时,荀攸也投来关注的视线,那眼神意味深长。
荀攸的叔祖父荀爽,乃是当朝司空。
为了躲避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隐遁汉滨达十余年。
专以着述为事,被人尊称为“硕儒”。
他几次拒绝朝廷征召,是董卓强征,荀爽才接受任命。
杨业略一沉吟,缓缓道:
“关东诸侯不足为惧,迁都实属多此一举。”
王允听后,微微摇头,叹息道:
“奈何董公一意孤行啊。”